端午節吃棕子的來歷(端午節吃棕子的由來)
2023-10-12 20:22:55 2
端午節吃棕子的來歷?為了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大將白起帶兵攻破楚國,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深感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心中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百姓們悲痛不已,為了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軀體,人們就每於此日投入無色絲粽子於水中久而久之,就形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端午節吃棕子的來歷?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端午節吃棕子的來歷
為了紀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大將白起帶兵攻破楚國,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對前途深感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心中悲憤不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百姓們悲痛不已,為了不讓魚蝦傷害屈原的軀體,人們就每於此日投入無色絲粽子於水中。久而久之,就形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迎濤神說。迎濤神是民間信仰風俗,流行於浙江杭州地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故有迎濤神的風俗。民間傳說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主要理由是: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