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缺乏雌激素一般會有4個異常(3以上時間處於這個重要階段)
2023-10-13 07:47:15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女性的人均預期壽命為80.88歲;另據調查顯示,我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為49.5歲。也就是說,女性一生中有1/3以上的時間處於絕經後階段。作為女性全生命周期中承上啟下的階段,更年期是壓力大、時間長、疾病風險高的特殊時期,健康、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是所有女性的期望。今天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在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普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承辦的「關注『更年期』,優雅更安心」上海健康大講堂專場活動中,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中西醫結合更年期保健專科金富銳主任醫師介紹了中西醫結合在管理更年期症候群方面的優勢。
更年期到來的隱藏症狀
從醫學上講,女性在40歲後會出現卵巢功能下降,引發月經紊亂等一系列低雌激素表現,這就是更年期的開始。在絕經前後,約80%-90%的婦女會出現輕重不等的潮熱、心悸、失眠、胸悶等更年期症候群表現,這也是很多婦女「談『更』色變」的主要原因。
「潮熱和出汗是更年期兩個具有標誌性的症狀。不過,更年期到來時還會出現一些隱藏症狀,它們往往是更年期的敲門磚。」金富銳介紹,「睡眠障礙是更年期女性最早出現的一類問題,包括入睡困難、早醒、多夢、中間易醒等,會造成低效睡眠,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伴隨睡眠障礙,女性的情緒也會慢慢發生改變,這種情緒改變最先會表現為沮喪、無力和低興趣狀態。在出現這些隱藏症狀時,可能就意味著更年期的到來。」
金富銳介紹,西醫在全世界公認的循證醫學研究下已取得重要進展——通過雌激素補充來緩解更年期女性的近期、中期和遠期不適和併發症。中醫則在更年期女性的全身管理、症狀緩解,以及西醫配合治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中西醫結合管理更年期,對女性來說是最有利的。
補充雌激素緩解更年期不適
隨著雌激素分泌減少,女性會出現月經改變,主要表現為月經周期提前。伴隨月經周期的提前,慢慢會出現經期延長或非經期出血。金富銳強調,月經改變是因卵巢功能下降引起月經變化的特徵,若處理不及時,子宮內膜在該階段容易發生病變,甚至會發展為子宮內膜癌。
中華預防醫學會發布的《更年期健康管理核心信息專家共識》指出,在更年期補充雌激素,不僅能緩解不適症狀,更是健康維護策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談到激素,大家往往會產生牴觸情緒。這主要是由兩個誤區造成,一是雌激素補充過多會誘發一些疾病;二是雌激素補充會令身形發胖。」金富銳解釋,更年期補充雌激素的前提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過低,通過補充能將激素水平維持在正常水平,而非更高水平。另外,會令人發胖的是糖皮質激素,而非雌激素。事實上,通過補充雌激素,情志不暢、睡眠不良等症狀最快可在一周內好轉,反覆尿路感染、生殖道萎縮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最關鍵的是,雌激素補充可以幫助女性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
金富銳強調,更年期女性補充雌激素必須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前,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全身評估,包括乳腺、婦科、內科、血脂等,在沒有雌激素禁忌證後,才可以使用雌激素治療。
中醫藥治療可彌補西醫不足
在更年期管理中,中醫與西醫可取長補短。金富銳介紹,對於尚未出現明顯更年期症狀,或更年期症狀不嚴重的女性,可以通過中醫藥治療來延緩卵巢功能下降。此外,對於月經紊亂、有乳腺癌疾病等有雌激素補充治療禁忌證的女性,在出現潮熱、出汗、失眠等更年期症狀時,中醫藥治療可以有效緩解不適。
「中醫大多是對症治療,但很難找到一個中藥方劑或中醫方法,將失眠、焦慮、陰道乾澀、尿路感染、骨密度下降、血脂代謝等更年期一攬子問題全部解決。因此,中醫無法完全替代雌激素補充治療。」金富銳強調。
作者:唐聞佳
編輯:唐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