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字的由來
2023-09-27 06:56:00 2
聿」是「筆」的本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後經演變成「筆」。漢語常用字,其本義為手握由竹管和獸毛製成的軟性書寫工具書寫,後引申指書寫、書畫作品、漢字的筆畫、文件數量等。
筆,會意兼形聲字。「聿」是「筆」(繁體)的本字,聿的甲骨文=(半個「竹」字,一小截竹管)+(又,抓持)。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筆,從竹從聿,聿亦聲,表示手持末端撮獸毛的竹管在寫字。持「竹」的會意字,表示筆字本義與聿有關且表音,筆與聿並物韻。筆字始見於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簡,《說文》從其結構作「從聿從竹」。隸變時,竹或作艸,這是由於古人把竹也看作艸(《說文》訓竹為「冬生艸」),故竹、艸每相通用;但皆非主流。小篆的形體在甲骨文、金文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在筆的末端多加一橫筆,同時增加了「竹」頭部件,以表示筆的材質。
關鍵詞: 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