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好能比喻夫妻關係嗎(秦晉之好你以為是為了息事寧人)
2023-10-06 14:24:59 2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本來關係就不錯的兩個家庭結為親家的事情發生,這樣親上加親的關係,我們會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叫做「秦晉之好」。從字面上來看這明顯是個褒義詞啊,沒啥毛病。然而在這成語背後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充滿了爾虞我詐甚至略帶齷齪的殘酷現實。
早在春秋時期,秦晉兩國關係很好,無論是百姓之間還是官員之間互相嫁娶行為早已變得屢見不鮮。到了秦穆公這一代,雖然他剛登基為王,但是對統一天下的野心卻早已不予言表。
當時的晉國佔據著中原地區,無論從戰略上還是經濟上中原地區都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寶地,也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此時的晉國早已發展得相對比較完善,國力上也是位列天下強國前排,想要靠武力徵服它勝算很小。秦穆公自然也是深知其中道理,所以採取了向晉獻公求親的軟策略,想要娶了他的女兒伯姬,這樣讓兩家親上加親很多事情就方便多了。
兩家和親以後,也確實過了一段非常太平的日子。但是俗話說「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此時的晉獻公已經到了遲暮之年,隨著年紀的衰老也變得昏庸無道起來,整天沉迷於酒色之間,對於年輕的妃子也是言聽計從。
眾多美人中,有個叫做驪姬的妃子謊稱太子有謀害晉獻公的心思,此時的晉獻公早已被美色蒙蔽了該有的理智,連最基本的調查都沒有就直接殺了太子申生。
他這麼一操作可能對他來說實屬平常,然而在他剩下的兩個兒子心中卻是產生了很深的隔閡,畢竟誰都有對生命安全的需要。剩下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見此狀況必然是心生畏懼,都在想:下一個挨殺的會不會就該輪到自己了。
既然如此,倒不如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兩個人不謀而合紛紛選擇逃往別國避難,夷吾逃到了屈城,重耳逃到了蒲城,從此兄弟二人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直到晉獻公死後,作為當年太子申生的堅決擁護者,權臣裡克在大喪期間就殺死了晉獻公指定的繼承人奚齊。此時的晉國無論是給先王出殯還是治理國政都需要一個君主,奚齊的弟弟悼子就此被眾人推選為新任接班人。然而沒曾想這悼子也是個短命鬼,在接任後為先王出殯沒多久還是被裡克一眾黨羽給殺了。
此時在外漂泊多年的夷吾,自然也很想回去爭奪一把這個本來自己就有資格爭取的王位,他便差人前去號召自己的好兄弟重耳一同回國。其實要說夷吾邀請自己的兄弟一同回國是為了兄弟之情實屬勉強,夷吾自然有著自己的一套算盤:回去必然是想要奪取王位的,可是自己孤木不成林必然需要個幫手,這時候想到的最好的也必然是自己的兄弟了。
然而,此時在重耳的心中對父親的忌憚雖然已經解除,但是在經歷了家族內部矛盾之後的他,對親情早已表現得寵辱不驚,對於這個夷吾兄弟也並沒有了往日的信任,所以在夷吾發出「邀請」一起回國的時候他婉拒了這番「好意」。
見邀請兄長入夥沒戲,夷吾只好請求姐夫秦穆公出兵相助,為他返回晉國保駕護航,並且當場許諾事成之後送給姐夫五座不錯的城池。本來就是自己的小舅子,加上還有許諾的這等好事,秦穆公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答應了夷吾的請求,命人率300士兵送夷吾回到晉國,並且幫他掃除障礙成功獲得王位,是為了晉惠公。
然而秦穆公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小舅子是個忘恩負義之徒,自己幫別人做了嫁衣之後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晉惠公並不講信用,在當上君王之後他就單方面銷毀許諾,不承認曾經應允秦穆公的5座城池等相關事宜。秦穆公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見此狀況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命令全國上下與晉國斷絕往來。
過了沒多久,對於晉國來說的報應就來了,連綿的旱災導致農民顆粒無收,國內難民也是四處奔走。作為一國之君的夷吾無奈之下之,再次低頭前去尋找秦穆公幫助自己。此時的秦穆公倒是也不計前嫌,顧念親情借糧借錢給了晉國讓他們渡過難關。
沒成想就在第2年,秦國也遭到了同樣的天災人禍,然而此時的晉惠公卻選擇了袖手旁觀不管不問,並且還大有譏諷秦國的意思。在多次被惹怒之後的秦穆公再也沉不住氣,他命令一眾將帥前去攻打晉國,並且將晉惠公夷吾俘虜回國。不難想像在前期多次戲弄秦穆公之後,此時被俘的晉惠公在秦國的自然不會有好日子過了。
這個時候作為姐姐的伯姬,眼見自己的弟弟生不如死的情形也是心生憐憫,加上生怕自己的丈夫秦穆公會採取更加極端的措施殺了弟弟,於是上演了賣慘的表演。伯姬在秦穆公面前各種搖尾乞憐,最終也算是努力沒有白費,秦穆公改變了想法同意放走夷吾,但並非無條件的釋放,而是要讓他遵守之前的承諾割地了事。
此時的晉惠公對於秦穆公來說明顯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只能低頭接受了秦穆公的要求。並且為了表示真誠,還把自己的兒子公子圉送到秦國當作人質,自此秦晉兩國也算是重修於好。
公子圉留在秦國的這段時間裡,秦穆公也並沒有閒著,他在布一個更大的局,他認為公子圉是一個可用的籌碼。於是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了公子圉,也就是讓自己老婆的外甥成了自己的女婿,又是一場親上加親的操作。
沒過幾年,晉惠公患了大病有些大限將至的意思,此時的公子圉生怕父親死了以後將位置不傳給自己,便扔下了自己的媳婦,逃回的晉國在一番操作之下算是讓自己坐上了王位。公子圉坐上王位之後,也彰顯了他忘恩負義之徒的本質,初登大寶就定下一個不成文的國策:「與秦國老死不相往來」,就連自己的結髮之妻也不要了。
在經歷了多次的背叛與欺騙後,此時的秦穆公倒是看淡了一切,他眼見這個女婿既然是忘恩負義之徒,就決定要幫重耳奪晉國國君的位置,後來又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了重耳。
這個時候我們有必要捋一下這個關係,之前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公子圉,相當於是把本來的外甥變成了女婿;現在又將女兒交給了這個自己的小舅子重耳。相當於這個懷孕從前夫的妻子變成了前夫的嬸嬸,小編想想都覺得這個關係刺激。
在秦穆公的操持下,重耳也算是順利得到的王位,但是這次秦穆公有沒有押錯寶呢?答案是肯定的。
重耳在成功稱王之後,所謂晉文公,依舊採取拒絕與秦國往來的國策,並且發奮圖強很快齊名春秋五霸之一。再看看秦穆公在多次為別人做了嫁衣之後,此時國力大不如前不說,自己的年紀也大不如前了,此時想要武力爭奪,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秦穆公是一個長壽的老頭,後者說,晉文公的壽命較短。秦穆公等到了耗死到晉文公的那一天,最後藉機打敗中原並稱霸中原,奪得晉國政權修成正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