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書筆記

2023-10-08 02:28:24 2

  讀了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一書,的確是帶給我一次心靈的精神之旅,雖然其中有些章節讓人頗難讀懂,但此書還是讓我受益非淺。

  教學需要勇氣,需要保持自己心靈開放的勇氣,這是我在此前所沒有認識到的。

  我們有沒有這種感覺?與剛剛走上講臺時的我們相比,現在我們的心慢慢地變得硬起來了?那時候,在辦公室看到有些老師很嚴厲地批評學生,甚至體罰學生,心裡總是替學生委屈,覺得老師太過分了。什麼時候,我們也加入了對學生厲聲呵斥的行列?想像一下,再過幾年,十幾年二十年,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覺得可怕。我們很容易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快樂的老師,教師這個職業,給他們帶來的是壓力,是痛苦,是無可奈何的謀生手段。

  和大多數新老師一樣,我一直被教導去佔領學生的空間而不是去開放它:畢竟,我們是知者,因此,我們有義務把所知的一切告訴別人!內心一個很大的聲音堅稱: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識填滿所有的空間,我就是在混飯吃。……事實上,許多的老師都被這樣一個神話扭曲了:我們以自己努力學來的權威知識佔據全部空間,就是在對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開放學習空間比填滿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權威……

  另一個感覺是現在的學生教起來怎麼越來越難了,越來越多「來自地獄的學生」;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從這些抱怨聲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學,我們也是在這個角度上來進行著我們的教學,很少從認識自我這個角度來理解教學,去理解我所教的學科,去認識我所教的學生。在帕爾默看來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去簡單的複製這個世界,而不是在改造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要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要想讓我們的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去複製這個世界。作為教師就不能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學,教師應該去理解自我的知識,認識自我,把自我和學生、學科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體,去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有精深的學科知識,好的教學方法,正如帕爾默所說的真正的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在每一節課裡,教師與學生建立聯繫,進而引導學生與學科建立聯繫,減少依賴於我所採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賴於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認同,我的自我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

  我們的教學應該是對學生的一種親切款待,而親切的款待經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為。我們要學會去傾聽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後,是想去發現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出之聲音---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們可怕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並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這樣有一天學生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容許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表」這個才是真勇氣。有多少人,敢於去面對「意想不到」呢?教學設計從四平八穩出發,是多數國人的天性。這個當然也是保護自己的自尊,未知的事物,發生在課上,極其考驗人的課堂機智能力。而這一切,都和什麼有關呢?除了教學常識,更多的是還是教師在精神方面不斷超越自身從而讓學生更好發展的機遇,也就是說,那些敢於讓「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的教師,是具有生命彈性的人,成全自己生命過程,是以成全每一個不同的學生為根本前提的。而這樣的課堂,才具有永恆的魅力。

  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中有三章講到共同體:第四章·認知於共同體中,第五章·教學於共同體中,第六章·學習於共同體中。

  「共同體」這個術語剛開始的時候就像一個製冷的東西,把那三章變成了三個冰櫃,從裡頭取出來的東西都冷冷的,冒著冷氣,一直冷到我的心裡。因為,在這個大冰櫃裡,我發現了很新鮮的東西。隨著新鮮的事物越來越多,我發現「共同體」不是凍結萬物,而是孕育萬物的。

  有時候,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有時候叫學生記筆記他們還不記,是不是他們很懶?是不是他們在開小差?難道他們不覺得這個很重要?但是,事實上我也知道,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比讓他們記錄我們的筆記更重要。這裡的矛盾其實就是我自己內在思想的矛盾。如今,被帕爾默一語道破,我們完全可以讓共同體發揮教育的力量,但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體的基礎上。

  何謂真正的共同體呢?帕爾默這麼描述:「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同時關注一件偉大事物,在這樣的課堂上,讓主體——不是教師或學生——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最優特質獲得融合和超驗升華。」帕爾默提出課堂應以主體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或者以學生為中心。

  這個觀點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新鮮的事物。

  帕爾默有一位導師是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教授。他博學多才,他總是講很多內容,以至於不給學生留一點提問和評論的時間。因此,他的課基本上是獨角戲,而他的學生只有扮演聽眾的份兒。倘若按照我們的教學評價,這樣的課怎麼可以?倘若單獨以是否以生為本來判斷,那真絕對是失敗的課。可事實上,學生是那麼喜歡聽他講課。他的課堂魅力在哪裡呢?請看帕爾默的記錄:

  「在他的社會思想史課上,他不停地演講,而我們成排地坐在那兒記筆記。但是那些課並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雖然我們幾乎沒說話,但他的演講沒有把他自己,而是把主體置於我們的注意力的中心,而且不知何故,我們聚集在那個主體周圍,而且開始與它互動了。」

  「……我們幾乎親眼看到馬克思孤獨地坐在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裡寫《資本論》。透過動態的想像,我們不單與思想家本人建立了關係,也跟激發他思想的個人和社會背景建立了關係。」

  這位教授的授課,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效果,關鍵是他「用一種深切地結合他本身獨特氣質的方式」把這些學問介紹給學生。當教師把自己自身獨特的優勢整合於教學中,在與自我、學生、學科的密切聯繫中彰顯生命本質時,就能夠發揮出驚人的教育力量,甚至發揮出改變現實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們必須走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呼喚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帕爾默提出教師應積極參與教學對話的共同體,認為這是教學人員應盡的專業義務。

  帕爾默對教師職業的分析非常精闢,他指出這麼一個事實:教學也許是所有公共服務中最個人化的專業。「雖然都是在學生面前進行教學,但是我們的教學幾乎總是像獨奏一樣,永遠在同事的眼光以外;相比之下,外科醫生或法庭律師經常要在對他們的行業了如指掌的同事的眼皮底下工作。律師在其他律師面前爭論案件,在那裡,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見他們的技巧和知識的差距,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外科醫生在專家的注視之下操作,要是手在做手術時顫抖一下就會馬上被人發現,使這種失當行為不大可能發生。但是教師可以在人體內遺下海綿或錯誤地切斷人的四肢,而除了受害者以外,並沒有別的目擊者。當我們走入這個名為教室的工作場所時,我們把同事關在門外。」

  這樣的職業比較讓人非常清晰地看到教師職業的與眾不同。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參與教學對話的共同體對教師來說是那麼重要。但是,我們平時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沒有經常去聽其他同事的課,還有,交流的時間也不是很多。在我們這樣不需要坐班的單位,很多老師上完課就回家了。而且,大部分老師也不喜歡被聽課,一部分老師是因為缺乏自信,一部分老師是因為害怕競爭,或者其他什麼原因。不過,交流應該還是非常必須的。

  但是,教研室作為校本教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體往往被忽略。倒是網絡教研蓬勃興起。現在,教育博客也欣欣向榮起來。這些網絡上的教育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教師現實生活中教育共同體的不足。教師專業成長畢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沒有誰給你規定年限,似乎可快可慢。但是,學生的成長是不等人的,所以,教師的專業成長就變得特別迫切。因為,我們要對學生負責,對自己的職業負責。

  同事的共同體中有著豐富的教師成長所需要的資源。我們從個人化的框框中跳出來,在網絡教研這個共同體中建立持久不斷的教學對話,這樣既提高了我們的專業實踐,也從中提高自我認識。

  所有真實的生活在於相遇。」教學就是無止境的相遇。當我們尋找到了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們就不需要躲在講臺後面,利用我們手中的「權力」去控制學生,與學生造成分離;我們也不需要簡單的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方法,而是去尋找契合自己個性的教學方式,真正好的教學應該是源自教師的心靈。當我們把自己自身的獨特優勢整合於教學中,教學於共同體中,在於自我、學生、學科的密切聯繫中彰顯生命本質時,就能發揮出有效的教育力量,體現出我們教師應有的價值。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