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請來寧夏尋找詩與遠方(散文看電影)
2023-10-27 21:25:36 1
作 者:曉 峰
圖 片:網 絡
提起兒時看電影,那是一種遙遠的、燦爛的、不可磨滅的記憶,至今回味悠長、濃烈。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那平淡、單調的歲月裡,電影進隊是件歡天喜地的大事,也是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對於我們這些偏遠落後的山村孩子來說,看電影是件特別高興的事。
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看電影也要選在貧下中農的院子裡放映,不是在王生祥家就是在夏樹軍家,我們劉氏李氏家族是享受不到這種殊榮的。當時還沒有修好的路,都是人和牲畜踏開的便道,也沒有機動車,每次放電影都要派車(架子車)到大水坑公社電影隊去接,接回來還要殺雞宰羊好招好待。
從得到放電影的消息我們這些毛頭小子的心早就飛了,歡天喜地,奔走相告,盼著天快點黑。放映之前,電影場裡都是我們這些早來佔場子的孩子吵吵嚷嚷的,熱鬧非凡。大一點的孩子坐在自己的板凳上,說著,笑著,等著,盼著,小一點的孩子則打著、鬧著、追著、跳著。剛開始放映時,我們還端坐在那裡,一會兒就坐不住了。幾個小夥伴圍著電影銀幕轉來轉去,還以為電影裡的人在後面呢。可是過了些時辰,就開始打盹了,有時候直接倒在奶奶懷裡呼呼睡著了。電影散場了,爸爸就背著我順著高低不平的路,迷迷糊糊回到了家。
放映當天社員們比平時早收工一個時辰,太陽一落山,吃過晚飯,各家各戶有的扛上自家的長短板凳,有的拿上木墩子,沒有的就就地取材,撿塊磚頭,陸續來到放映場。當我們飛奔至電影場的時候,銀幕早已經掛好,栽兩根長杆子,把銀幕掛中間,有時直接釘在院子裡的牆壁上,銀幕四周鑲著黑邊,四個角分別用四根細繩扯著拴在立好的柱子上。放映前,放電影的師傅在那裡調試著放映機,放映機射出的亮光投射到銀幕上,我們便高高地舉起手,光線照到手上,銀幕上便出現我們用手做的兔子、狗、貓、馬的影子。那時候放映前先放映《新聞簡報》,有《紅旗渠》《草原英雄小姐妹》《大寨紅花遍地開》《沙石峪》《成昆鐵路》《第二十一屆桌球錦標賽在日本舉行》《第三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舉行》《新廣播體操》等。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部紀錄片,天正下著大雨,被囚禁的一位老人手裡拿著一隻碗從窗戶上伸出來想接點屋簷上流下來的水喝,卻被看守一個巴掌把碗打飛了。後來聽父親講,那位接水的老人就是賀龍元帥……。
上學以後,也能看懂電影內容了。在那科技欠發達年代,文化生活也相對枯燥,看電影成了我們最大的奢望。看過的電影主要有《地雷戰》《地道戰》《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南徵北戰》《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白毛女》,還有動畫片《小號手》《小八路》《王二小》等。凡是放電影的日子,我整天快樂得像天空的鳥兒。常常奔跑在無邊的田野, 行走在彎曲的鄉間小路,追逐在打穀場上的麥垛裡,無憂無慮的,我太開心了,現在想想也是滿心的喜悅。在家裡跟著大人開心地幹活,在學校裡跟著老師認真地學習。我覺得花兒都似朝我笑,牛羊親暱伴左右,一切那麼美好!轉眼間,一場電影放映結束了,我們意猶未盡地站起身,還默默向放電影的地方看一眼,希望放映員能再給我們放一部片子。可當我們看到放映員開始收拾放映機,將之收起來時,我們才悻悻地收回自己的目光,同時拿上自己的小板凳依依不捨地離去。這一路上,也不斷和弟兄們講述著電影中的情節,那些精彩的場面,說到興奮處還不時比劃兩下。
那時我們除了在自己生產隊裡看電影,大隊有時放電影我們也趕去看,記得有一次東風大隊放映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還是彩色的,我們結伴兒小心翼翼地通過閻王砭翻過溝去看。那可是得從人縫裡看,這裡擠擠,那裡鑽鑽,使勁踮著腳,看三眼兩眼,看完電影,踏著茫茫夜色急匆匆往家趕。四周黑乎乎的,心裡很緊張。路邊的田野、樹林此時覺得裡面充滿了鬼神,不敢多想還老是覺得會出現什麼,嚇得緊跟在人群裡,一路小跑。
後來到了麻黃山,因為住在公社門口,每次看電影不用扛板凳了,直接到禮堂坐在椅子上看,而且放電影的頻率也高多了,幾乎每月都放映,看過的電影有《奇襲》《鐵道衛士》《抓舌頭》《戰洪圖》《火紅的年代》《偵察兵》《春苗》《紅雨》《決裂》《豔陽天》《金光大道》《青松嶺》《碧海紅波》《磐石灣》《杜鵑山》《閃閃的紅星》《海霞》《創業》《渡江偵察記》《歡騰的小涼河》《沸騰的群山》《難忘的戰鬥》《楓樹灣》《海港》《龍江頌》,還有蘇聯的《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朝鮮的《賣花姑娘》《看不見的戰線》、越南的《回故鄉之路》、阿爾巴尼亞的《第八個是銅像》、羅馬尼亞的《多瑙河之波》等等。不過看電影要買5分錢的票才能進入禮堂,有時候就因為沒那5分錢而望窗興嘆。為了每次能看上電影,我們也想了很多對策,在不放映電影時潛入禮堂提前把最後面的窗戶插銷拔開,等開始放映時從窗戶悄悄遛進去;翻兩次就被發現了,我們就想別的辦法,通過「內線」搞到電影票,再到商店買個和電影隊一樣的能滾動日期的日戳,哪天放映電影我們就在票上蓋上哪天的日期。凡是放電影的時候,下午快放學時,我們個個都像貓爪撓心一樣坐立不安,老想著快點放學,下課鈴聲一響,老師也知道我們的想法,就一聲「下課」,我們站起身來就拼命往外跑。回家抓緊時間擔水、掃糞、拔豬草,幹完家務活。如果來晚了,只能在後邊站著看,雖然也能看,可是畢竟不如前面更清楚,聲音也沒有在前面聽得真切。
幾十年一晃而過,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子已沒有一點舊時的樣子。看露天電影佔場子的年代一去不復返,那年那月的一幕幕就像電影一樣經常浮現在腦海中……回想起來感覺也挺好!
沒有經歷,不知過往。過去那些看電影的有趣故事,只能永遠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回味之時,才覺時代的變化,真的太快。
【作者簡介】張煒,筆名曉峰,男,寧夏鹽池縣人,先後在部隊、政府部門任職,喜歡文字筆墨,熱愛生活,陶冶情操,自得其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