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長老葬禮(罕見的傣族火葬風俗)
2023-10-24 16:36:50 2
紅河中上遊地區的傣族與其他地區的傣族一樣,都源於古哀牢人。哀牢人是雲貴高原的古人類之一。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哀牢人在瀾滄江、怒江中上遊地區創立了達光等部落聯盟國家。公元前二世紀末,達光王國開始與漢朝接觸,因當時的達光王叫「哀牢」,漢朝開始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在這之前,漢朝只能通過滇國居民了解到哀牢人,公元前109年,漢武帝發兵滇國,以其地設置益州郡(今雲南晉寧),滇王成為漢朝統治滇國百姓的工具。公元14年,滇王若豆率部起兵反漢,殺死益州大尹陳隆遣。王莽先後派遣「平蠻將軍」馮茂以及寧始將軍廉丹和史熊率兵前來平叛。公元25年,在廉丹的血腥鎮壓下,若豆為首起義軍受到重創,被迫從滇池地區轉移至漢朝勢力相對薄弱的洱海地區(屬哀牢國領土),大量滇國百姓也隨滇王轉移至洱海地區。公元42年,滇王的部屬棟蠶率部在洱海地區起義。公元43年,漢朝派將軍劉尚率漢軍3000餘人進行平叛,棟蠶主力被劉尚追至哀牢王城附近(保山壩子),滇國王室以及百姓及當地哀牢百姓為躲避漢軍開始沿紅河水南遷。沿紅河水南遷的滇國王室以及百姓和哀牢百姓,有一部分攜帶太多物件且穿著光鮮的貴族行動遲緩,落在了這支南遷隊伍的後面,最終定居紅河中上遊地區,成了今天的玉溪傣族。
出殯這天,村子裡只有喪者家生火做飯,其他人則帶著酒物到他們家裡吃飯,由於家裡一次坐不下那麼多人,其他人只好在村裡的廣場上等待。
廣場在一棵大青樹下,是村裡議事的地方。
靈堂設在一間偏房中,靈柩停在順牆的一側,放在兩條長凳上,與漢族的棺木相似。靈樞上覆蓋著三層白布,再上面是一塊紅布,這些布是死者家屬獻給死者到陰間的被蓋。靈柩上邊高約1米的地方還吊著一根竹杆,上面掛著幾件日常便裝,這是獻給死者到陰間的服飾。靈樞的尾端放著一頂鬥笠和一個央籮,這是死者的遺物。靈柩旁站著三個中老年婦女在守靈,她們低聲吟唱著哭喪調。
守靈儀式結束後就開始宴請客人,由於人多,房裡房外、房上房下都坐滿了人。屋子裡面坐著的吹鼓手不停地奏著哀樂,死者的家人穿著孝服忙出忙進的招呼著客人。
死者的女性後代們拿出自己的盛裝,穿戴整齊,準備參加出殯儀式。
老人咽氣後,要殺1頭10多斤重的小豬接氣,以使家族延續興旺和繁榮。
穿戴節日盛裝的婦女們都打著鮮豔的大紅傘,罩住自己的靈魂,不跟死亡的老人到另一個世界去。
死者的親屬頭戴拽地孝布,表示以孝布為死者鋪路架橋,通向天堂。
傣族實行火葬,死者的女兒在準備火葬的火把。
準備火葬的火把
死者生前的一些物品會被拿去燒掉。
墓地離寨子不遠,是一片長著幾棵大青樹和雜草的斜坡地,這兒也稱「竜林」,是寨子的集體墓地。
墳場上,男人們在棺木周圍架起木柴,點火化棺。
女人們在另一旁焚燒死者的遺物,讓他帶到陰間用。
死者的家人用斧頭把靈柩的兩端闢開,讓孝男們把點燃的火把塞進棺內,為死者舉行火葬。
火葬後,死者的遺骨並不立即下葬,根據習俗要進行曬骨。曬骨的時間在20天至l00天之間,示情況而定。曬骨結束後,再次舉行隆重的葬禮下葬遺骨。
死者的女兒,在整個葬禮的過程中一直不停的吟唱著哭喪調,後來問她調的內容,她說是:「你去到那邊就好好在那邊生活吧,不要再回來了......」
二次葬將在7天甚至3個月後進行......
來源:本文發布於「 玩轉雲南 」微信 ID:wanzhuanyun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