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適合登高賞秋(來看各地特色重陽節風俗)
2023-10-17 19:29:07 2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重陽節這一天,除了登高望遠、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這些較為普遍的傳統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曬秋
南方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被稱為「曬秋」。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
晚上過節
重陽節前後在陝北是收割的季節,當地有首歌唱道:「九月裡九重陽,收呀麼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麼上了場」。陝北過重陽是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到了晚上,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掃墓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的習俗。福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也會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裡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即現在的風箏,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之為「紙鳶」,南方則多叫它「鷂子」,「紙鷂」則是綜合了南北方的叫法。
蒸米果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為重陽敬老的最佳選擇。
此外,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老人節」、「敬老節」,在全國各地,不少家庭的晚輩會在這一天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王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