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照妖鏡(民俗是面照妖鏡)
2023-10-18 00:42:48 2
元宵採青,請「手下留情」。(宜賓新聞網 喻熹 攝)
19日是大年十五元宵節,清理汽車後備箱、打整竹背篼、尋找「桶桶靴」正準備去周邊農村採青的你,聽我一句勸:不要打著傳承傳統文化的幌子,照了民俗的鏡子,把自己變成了傻子。
在我小時的記憶裡,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幾個鄰居總要飯後約起到李莊旋螺殿周邊的農村去採青。幾公裡的步行距離,大人總是家長裡短聊天,小孩就你追我趕嬉戲,回家的時候,最多摘幾顆牛皮菜。那時的採青,主要在於形式,更多的是親友間找個藉口聚會。
不知從何時起,採青成了「偷」青。稱謂的轉變,本不應成為原罪。然而,從拿塑膠袋裝幾口袋,到填滿幾背篼,再到塞滿汽車後備箱,這是貪婪人性的暴露,是見菜就踐踏,見菜就搜刮的惡劣行徑,是應該制止的。
小時候採青的時候,大人總要提醒,「有個意思就行」。而現在有的人卻拿著放大鏡,甚至顯微鏡來看待這個「意思意思」。那時,聽大人說,採青時被主人罵,可以罵去一年的晦氣,是好事。而現在,不道德「坑農」採青行為,收穫的卻是主人的咒罵,這難道不是傳統文化的偏航嗎?
是的,有人要說了,採青是延續傳統文化。那傳統文化經常耳提命面地告訴你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偷不搶不糟踐等等,你怎麼忘得一乾二淨呢?
小時候到宜賓只能坐船,最早的一班船是早晨5點左右發班。船上大多是菜農,步行到李莊碼頭的他們,可能是4點就起床了吧,坐兩個小時的船到宜賓賣菜養家餬口。當然,現在交通工具發達了,不用起那麼早了。但是,他們種菜的辛苦並沒有變。反而是我們,有的人變得更加的貪婪和不文明了。
從18日開始,微信朋友圈裡關於採青的段子分為了「攻守」兩個部分。以「踩點」形式發圈的人主要「透露」了菜品的品種、數量和地點;以玩具槍為主角,菜地5為背景的視頻則是「守」一方,提醒濫採青者要「小心」。這是兩個調侃段子,也反應兩種對待採青事件的人群的態度。
我們有很多的民俗文化,它應該隨著時代發展而進化,更符合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應該成為一小部分人遮掩貪得無厭的遮羞布。
我們小時候玩過「哈哈鏡」,它會把人照得奇形怪狀,引人捧腹大笑。但是,當我們路過民俗這塊「照妖鏡」的時候,會不會被它打回原形呢?(記者 龍億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