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什麼時候做的東坡肉(蘇軾既是著名大文豪)
2023-10-17 18:35:19 5
蘇軾——蘇東坡名滿天下。
一是因為他的詩詞文章為千古一流,為古今文人中最頂尖的優秀者之一;二是因為他為官清廉,從不阿諛逢迎,經常自請外放到各地為官。而且到哪裡都為民辦實事,深受民眾愛戴。三是他除了精神生活豐富,也很會享受物質生活。
蘇軾除了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眾多優美浪漫的詩詞文章,還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美食菜譜,比如有名的東坡肉。
說起東坡肉,就不得不說起蘇東坡曾經為官的三個地方:徐州,黃州,杭州。
蘇東坡
一.東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
話說宋神宗時的公元1077年四月,蘇軾到任徐州知州。七月,黃河在澶州一帶決口,八月洪水圍困了徐州城。蘇軾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共同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為感謝這位領導,紛紛殺豬宰羊,提酒送菜慰勞蘇知州。蘇軾一看推辭不掉就收下豬肉,然後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吃過都覺得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為「回贈肉」。此,「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成為當地名菜。這在徐州的文史資料中多有記載。
二.在黃州自號東坡,並寫出《食豬肉詩》。
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蘇軾因為著名的「烏臺詩案」,被貶到湖北黃州任團練副使。因為這個職位俸祿微薄,實在無法養活家人。於是,他便在黃州城外的東坡上開荒種地,且幽默地號稱自己為「東坡居士」。這就是日後「東坡肉」的由來。
在黃州的蘇東坡
在黃州生活期間,他還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烹飪經驗寫入一首《食豬肉詩》中: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製的紅燒肉,雖然在當地有了一些影響,但當時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
三.在杭州使西湖舊貌變新顏,也成就了「東坡肉」。
宋哲宗時的1089年,蘇軾第二次來到杭州為官。此時逢大旱,饑饉和瘟疫一同襲來。蘇軾下令減價出賣平米,且自費找人做了很多粥和湯藥,派人帶著醫生分街坊給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導致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十分感謝蘇軾,都誇他是賢明的父母官,又聽說他在徐州和黃州時喜歡吃豬肉,於是過年時又抬豬擔酒給他拜年。蘇軾收到肉後,又像徐州那樣指點家人燒得紅酥酥的,分送給民眾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就把他送來的肉稱為「東坡肉」。
至此,就有了日後流傳千年的、膾炙人口的「東坡肉」。
誘人的東坡肉
追本溯源,蘇軾的紅燒肉最早是在徐州首創,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最終成熟且聞名全國。
我們熱愛蘇軾,不僅愛他的詩詞文章,也愛他的美食——東坡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