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盒子可以投放嗎(媒介盒子想強制推介)
2023-10-04 01:11:04 1
營銷從來就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口碑、粉絲這類新營銷方法雖然威力驚人,但其前提是消費者的配合和參與。而現實中並不是每一種產品都能吸引消費者關注和參與。
設想一下,一個普通純淨水品牌,品牌本身又沒有任何題材、概念和故事,天然地難以吸引消費者關注,如何能像小米那樣大規模地發展粉絲,擴散口碑?
產品、市場各有不同。針對某些產品、某些市場,口碑、粉絲這類營銷方法可能難以發動,或者「不給力」,企業還是不得不倚重強制性的推介手段。實際上,崇尚自由的網際網路也並不完全排斥強制性的推介。例如,門戶網站軟文、APP啟動屏廣告、視頻貼片廣告、搜索競價排名廣告、微信推廣廣告,都是不請自來的強制性推介。那麼,與傳統大眾媒體上的廣告、軟文相比,這些網際網路世界裡的強制性推介,有什麼特殊的遊戲規則嗎?
精準推介最早關於大數據精準營銷的故事發生在美國第二大的超市塔吉特百貨(Target)。孕婦對於零售商來說是個含金量很高的顧客群體。但是她們一般會去專門的孕婦商店而不是在Target這類綜合超市購買孕期用品。人們一提起Target,往往想到的都是清潔用品、襪子和手紙之類的日常生活用品,卻忽視了Target有孕婦需要的一切。
那麼,Target有什麼辦法可以把這部分細分顧客從孕婦產品專賣店的手裡截留下來呢?為此,Target的市場營銷人員求助於Target的顧客數據分析部的高級經理Andrew Pole,要求他建立一個模型,在孕婦第2個妊娠期就把她們給確認出來。
在美國出生記錄是公開的,等孩子出生了,新生兒母親就會被鋪天蓋地的產品優惠廣告包圍,那時候Target再行動就晚了,因此必須趕在孕婦第2個妊娠期行動起來。如果Target能夠趕在所有零售商之前知道哪位顧客懷孕了,市場營銷部門就可以早早地給他們發出量身定製的孕婦優惠廣告,早早圈定寶貴的顧客資源。
可是懷孕是很私密的信息,如何能夠準確地判斷哪位顧客懷孕了呢?Andrew Pole想到了Target有一個Baby Shower登記表。Andrew Pole開始對這些登記表裡的產婦消費數據進行建模分析,不久就發現了許多非常有用的數據模式。
比如模型發現,許多孕婦在第2個妊娠期的開始會買許多大包裝的無香味護手霜;在懷孕的最初20周大量購買補充鈣、鎂、鋅的善存片之類的保健品。最後Andrew Pole選出了25種典型商品的消費數據構建了「懷孕預測指數」,通過這個指數,Target能夠在很小的誤差範圍內預測到顧客的懷孕情況,因此Target就能早早地把孕婦優惠廣告寄發給顧客。根據Andrew Pole的大數據模型,Target制訂了全新的廣告營銷方案,結果Target的孕期用品銷售呈現了爆炸性的增長。
隨後,Andrew Pole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從孕婦這個細分顧客群開始向其他各種細分客戶群推廣。從Andrew Pole加入Target的2002~2010年,Target的銷售額從440億美元增長到了670億美元。
傳統的營銷,依靠大舉投入的媒體廣告、軟文和公關報導,以簡單粗暴的強制性方式為消費者「洗腦」。而在網際網路上,這一營銷方式卻可能遭遇消費者的抵制。商業內容的推介,如廣告,總是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然而,網際網路是一個崇尚自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消費者本能地排斥一切強制性的內容。但凡有機會選擇,他們都會設法逃避不請自來的廣告、軟文等信息。消費者拿起手機,打開APP,看到啟動屏廣告後可能立刻翻頁進入內容頁,廣告內容幾乎沒有進入消費者眼帘。消費者在電腦上點播視頻節目,當看到視頻窗口上提示廣告倒計時多達40秒時,一般會暫時離開這一窗口而去瀏覽別的窗口內容。
在街邊看手機視頻的消費者,當看到插播的貼片廣告後,通常會臨時轉動視線規避廣告。而如果你把登載在報紙上的軟文直接投放到社交媒體上,那你就等著挨網友罵或被群主踢出吧!在網際網路上強行推介,很可能遭遇消費者如此的抵制。而規避這一窘境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精準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