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裡面的小貝殼能吃不(海邊這種不起眼的小貝殼)
2023-10-04 08:21:15 1
年年吃薄殼,年年寫薄殼,每回感受各不同,翻開微博從2010年起至今有圖文記錄吃薄殼的就多達35次,未記錄的更是無數了,每年7~8月份是薄殼盛產期,個大,肉質鮮甜爽脆,菜市場裡賣薄殼的攤位比賣菜的還要多,餐桌出現頻率最高的貝類就它了,它承載著無數潮汕人對家鄉味道的記憶。
薄殼又名海瓜子,因殼薄且脆而得名,學名為尋氏肌蛤,生活於鹽度較高的外海灣或島嶼的灘涂中,群聚生活,常成片粘連在一起,用足絲附著在泥沙中。生殖腺成熟時雌性呈橙黃色、雄性呈乳白色。
薄殼常規做法是快手炒,三五分鐘即可出一盤,大排檔如備貨不足,會因此流失不少吃客。
如心急人的可以選用薄殼米來煮尖米丸、粿條、麵條,味道較之前做的會遜色許多。
薄殼米、肥瘦相間的肉末,水發的香菇切丁,胡椒粉少許、魚露適量,將所有材料放入大容器中拌勻成餡料;老黃瓜去皮,切成兩指寬的大段,用勺子在切面上挖取瓜囊做成小盅,將拌好的餡料分團放入黃瓜盅裡,上鍋蒸10分鐘,另起鍋,用生粉兌水、蔥花、香芹、魚露等勾芡淋上。
百吃不厭,各家的配方因自己喜好的口感而定,我喜歡用蒜蓉、薑末、蘿蔔乾、沙茶醬、普寧豆醬、味極鮮調成的醬放鍋中慢火煸香,再放入薄殼爆炒,熄火前撒入金不換和辣椒再炒勻。
薄殼熟而不離殼,又不蔫縮,粒粒肉質豐盈飽滿,吃的時候用筷子夾起的同時順帶撈一點湯汁,送到嘴邊,上下唇微張開,輕吸一口氣,舌尖輕添,貝肉連同湯汁到達口腔裡,唇齒間運動起了,擋不住鮮味及金不換的芳香的誘惑,不停的重複夾起、輕吸、咀嚼動作,牆上的時鐘指針轉幾圈全被忽略,邊上的骨碟堆以滿了空殼.....
所有配料放入鍋底,爆香後放入薄殼,,上蓋燜一小會。缺點是上下味道不均衡。
面猴,名字聽起來往往會聯想到孫猴王,至於由來說起來話長,等另外開篇了,面猴對於老一輩潮汕人再熟悉不過,但80後、90後這代人估計了解的不多了,面猴用現在的說法是純手工面片。
鍋裡翻滾的絲瓜加入面猴,煮熟後放入薄殼燙開口,再調味,即可飽腹又能嘗鮮。
上湯做湯底,放入絲瓜、肉末,燒開後小火加熱,勾芡後加入薄殼米,上桌時用魚露、金不換、香芹調味。顏值不高,鮮味不缺。
外香裡鮮,做法與焗南瓜類似,可以參考下我前些天寫過的一篇鹹蛋黃焗菱角。
潮汕的春卷是用綠豆瓣當餡的,加上香菇,豆芽,五香粉等料,春卷裡加入薄殼米,也是潮汕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體現。外酥裡鹹鮮。
把薄殼米與米飯,包菜、胡蘿蔔、海米同炒,做便當是一個好選擇。薄殼的新吃法不斷推陳出新,歡迎繼續關注,等等打賞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