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後感600字
2023-09-24 02:57:40 5
篇一: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從一個拓荒女孩到赫赫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羅蘭。英格斯。懷德經歷了人生無數的悲歡離合、艱難困苦,最終迎來生命中美麗花朵綻放的那一刻……
《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詳細描寫了一個典型的拓荒者家庭的故事。揮別溫馨安逸的生活,去大草原開墾。高大剛強的父親,能幹賢惠的母親,可愛的孩子,幾隻牲口,還有一條忠實的狗,每個人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就連犬也融入家庭,也可以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在危險來臨時感到安全。
令我最為印象深刻的是渡溪時的情景:起初還很平穩,但突然溪水漲潮,一撥撥打在篷車上。水裡冒出三個頭,兩匹馬和爸爸又溼又小的頭。爸爸握緊拳頭,用力抓住馬韁繩。與大自然的搏鬥就此展開。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最後只聽到了爸爸的鼓勁聲:「平平加油,安安加油!爬上來,爬上來!」他們成功了!但那隻狗——跟隨了他們數年的阿吉,卻沒能上岸。那種傷心、那種後悔、那種不舍、那種依戀……可是太晚了……
讓我難忘的還有那面對草原大火時父親的表現:反應靈敏,動作迅速,又有條不紊。對於一個家庭,父親如同房子的頂梁柱,一旦倒塌,後果不堪設想。如果羅蘭的父親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火不知所措,恐怕如今我們也看不到這本真實記錄拓荒歷程的書了。
歷經滄桑,最終羅蘭一家雖然揮別了大草原,但她的人生還是擁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幸福的生活,完整的家庭,可愛的孩子……拓荒的經歷也是她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讀了《草原上的小木屋》一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堅強,鼓起勇氣面對所有的困難,就可以迎來曙光。每次的困難過後總有欣慰的笑容,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這就是《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所帶給我們的啟示。《草原上的小木屋》這本書正完美地詮釋了「陽光總在風雨後」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深刻含義。
篇二:對生活充滿信心——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蘿拉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書中描述蘿拉一家離開威斯康星大森林,坐著篷車遷徙到堪薩斯大草原的經過,這正是當時美國國西部墾荒者的典型寫照。這次搬家,蘿拉一家驚險萬分地渡過漲水的河流,到了大草原以後,他們也曾遇到印第安人,並遭受狼群包圍、草原大火以及熱病的侵襲,但最後他們還是住進了爸爸親手所蓋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過了一段靠打獵維生的甜美時光。
當蘿拉一家的馬車第一次來到寧靜的大草原上,他們生了一堆火,媽媽做著甜美的晚餐——香噴噴的玉米餅、可口的玉米粉、油油的燻肉,真的讓人感覺到陣陣溫暖襲上心頭。夜晚草原上空的星星在俯望著大地,讓人感覺到「手可摘星辰」的意境,寧靜的夜晚,爸爸拉著優美的小提琴曲,他們在草原上的生活開始了……
心靈手巧的媽媽,勇敢正義的爸爸,聰明懂事的瑪麗與蘿拉和可愛的卡莉寶寶在這裡留下了不朽的傳奇。他們的辛苦而又快樂的生活給每一位讀者一種全身心的佩服,他們在這裡開墾、培育,成為自己最美的家園,他們在這裡撒下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
在媽媽的細心照看下瑪麗與蘿拉兩個可愛的小姑娘每天都乾淨整潔,他們總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無限的希望和憧憬,給我們無限的美好與遐想。
可是他們不得不因為政府下的命令而離開這片美麗的堪薩斯大草原,開始他們新的拓荒生活,他們沒有一絲抱怨,總是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奇妙旅途……
我想,我們也應該擁有像蘿拉一家擁有的美好品質,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蘿拉的一家人就是我們現在缺少的,我們應該對新的生活尋找美的方向,只有這樣生命才更有價值!
篇三: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李紫琪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國著名作家蘿拉·英格斯· 懷爾德所寫。蘿拉·英格斯· 懷爾德這位美國著名作家在一九五七年的時候逝世了,那時的她已是90歲了。她住的農場小屋被改成了博物館,成為了美國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
當我讀這一本書時,被書中升騰而又跌宕,蜿蜒而又起伏,舒緩而又激蕩的情節深深地吸引,這本書寫出了蘿拉一家人永遠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未知的日子充滿憧憬,那種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讓人肅然起敬。他們對物質的要求非常簡單,卻始終心懷感恩的那種生活態度,讓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讓我感受到了其實在繁華城市中的高樓大廈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像文中的小木屋也可以讓人感到無比的舒適與溫暖。在這樣無拘無束的自由的環境中,能讓所有的人都感到無比興奮、喜悅與快樂。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住在這樣的環境中,會讓人覺得格外的溫馨。文中姐妹倆之間的親情、一家人之間的親情,作者把這些親情寫得如此真實、溫馨,讓我讀了以後感到十分的溫暖。
聯想到生活在蜜罐中的我們,再回想平時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如俗話所說「母愛似水,父愛如山。」想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那些嘮叨,其實都是在關心我們,然而我們總是對父母的這些嘮叨有所反感、厭惡,甚至不想再與父母交談,怕與父母一交談,父母就開始嘮叨。其實父母都是為了我們好,我們應該多聽聽父母的嘮叨,因為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還有平時我們會因為飯菜不豐盛,而不吃飯,甚至有時還發脾氣,真的是很不應該,我們應該像蘿拉一家一樣,追求物質的要求非常簡單,卻始終心懷感恩,並永遠對生活充滿期待,對未知的日子充滿憧憬,那種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我還為在文中那隻懂得人性,博得這一家喜愛的斑點狗叫好,真想擁有這樣一隻難得的好狗!
篇四:讀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這本《草原上的小木屋》和前兩本有所不同,寫「美食」的篇幅大大減少了,它寫的是羅拉一家從「大森林」搬出來,往西部遷徙,搬到草原上居住。這個過程非常艱辛、危險,但一家人還是那麼幸福、甜蜜。而文中涉及的情節也越來越精彩了……
*渡河遇險,差點失去好狗傑克。從來都不知道,在遷徙的途中,渡河不用穿,一家人居然是坐在馬車上,趟過去的。而忠實的狗傑克,卻被激流衝走,一家人以為失去了愛犬,十分傷心。正在這個時候,傑克其喘籲籲地回來了。閱讀過程中,和文中人物一樣,我也感受到了遇險時的緊張和失而復得的驚喜。
*遇到野狼,從未有過的可怕。爸爸遇到狼群,這些「獵牛狼」的個頭非常大。爸爸沒有帶槍,沒有逃跑(其實開槍和逃跑反而更危險),騎著馬和狼群一起走了好長時間,幸好這些狼大概是吃飽的,沒有襲擊爸爸。而爸爸和馬兒已經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驚嚇。這些描寫,讓我不禁想起了《狼圖騰》……
*染上瘧疾,連強壯的爸爸也倒下了。爸爸是一家人的頂梁柱,這在書中的各個環節都體現出來了。但是,當看到爸爸也因為瘧疾倒下的時候,還真替羅拉一下捏了一把汗啊!幸虧有熱心的鄰居和具有專業操守的醫生。哦,對了,獵犬傑克在一家人都病得無法動彈的時候,表現驚人,它居然能主動拉路過的醫生進屋!很多時候,人不如動物啊!
在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人和人之間的溫情體現得非常明顯,真令人感動……像我們的周圍,人口密集,但人與人心靈的距離有時候卻很遠,這又是為什麼呢……也許,在那樣的困境裡,人們自然而然地需要互相扶持和幫助,你不幫助我,我也就得不到你的幫助。可選擇性很小,所以,自然就靠近了?
書看完了,最後有一點點傷感。此書後半部分,寫到了在遷徙的過程中,白人和印第安人的交往。最後,羅拉一家還因為一些政治原因,被迫離開了剛剛搭建好的「草原上的小木屋」。在草原上,憑空搭建起一間木屋,造好馬廄,在房子裡搭建灶臺,去鎮上買玻璃按上窗子,挖井……可是只有一年時間,他們又不得不開始跋涉,又要從零開始,這多麼令人傷感……這又讓我非常急切地想看下一本了。
篇五:《草原上的小木屋》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草原上的小木屋》,書中大致的內容是這樣的:
蘿拉、瑪麗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大草原去墾荒,他們離開原先居住的大森林,經過幾個晝夜,他們渡過了一條非常急而寬的溪流,終於來了夢寐以求的大草原。通過蓋木屋、蓋屋頂和鋪地板等小故事來寫建造小木屋中發生的和在草原上穩定生活的故事:他們還養了兩頭德克薩斯長角牛;去了一個印第安人廢棄的營地參觀;還因為蚊子叮咬而染上了瘧疾……可最後因為政府的一則命令,使這一個來的勞動全部白費了,大家也不得不和這些自己建立下深厚友誼的鄰居分手,告別這美麗的大草原。
這本書是一部類似自傳型的兒童文學小說,創作背景是19世紀後半期的西部墾荒熱潮,以及小作者父母帶她去墾荒的親身經歷。書中描繪的大草原充滿了歡樂、寧靜和和平,我非常希望在那麼美好的環境下生活,可惜最後他們離開了大草原(文中此事件令我非常憤怒,可惡的美國佬),真是非常非常的遺憾。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主人公蘿拉,她自私、貪玩,喜歡自作主張,在關鍵時刻表現的很勇敢,還熱愛大自然,對印第安人非常好奇,到達草原後就一刻不停地問有關印第安人的問題。
這本書中還講述了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識。如果在野外遇到狼群千萬不能驚慌,也不能主動攻擊狼群;在遭遇土著人時,一定要按照他們的手勢做事,不能阻止他們做任何事;在草原上打井時,一定要事先準備好井繩,每天都要用照明工具查看一下,以免會有瓦斯氣體噴發……
這本書是部草原知識寶典,也是一首寧靜的草原敘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