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讀書筆記

2023-10-10 13:01:20 4

  【範文一】

  在英國倫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著一代偉人卡爾·馬克思。墓地上,馬克思的青銅頭像端放在花崗巖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著青年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一「墓志銘」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本質,也宣示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近百年來,馬克思主義無論是在中國的傳播中,還是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都體現了「解釋」中國的理論指導意義,體現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的實踐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將永葆其青春活力,馬克思還活在當代世界。

  《活著的馬克思》作為通俗理論讀物,力圖通過對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論和偉大人格,向廣大讀者再現「真實的馬克思、睿智的馬克思、崇高的馬克思」,深化對馬克思主義「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內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運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自覺和自信,增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

  《活著的馬克思》開始就以「歷史的巨人」為題,對馬克思誕生的時代、馬克思勤奮好學的青少年生活、為真理而奮鬥的畢生經歷、實現人類思想偉大革命的實踐和理論過程等內容作了敘述,再現了恩格斯所言的馬克思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的意蘊。如果想到《活著的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寧將軍已是80多歲的老人,從1951年抗美援朝參加空軍以來,60餘年堅持不懈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就可以清楚,《活著的馬克思》所說所言,實際上會聚了他們對馬克思生平事跡的真情,蘊含了作者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我讀《活著的馬克思》後,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馬克思主義真信者才能為之。

  《活著的馬克思》接著以「天才的頭腦」為題,集中以馬克思(包括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經典著作為線索,對馬克思的思想精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作了闡釋。按照這九篇經典著作的寫作時間,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國話語特色的闡發,在內容的準確性、敘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著的馬克思》的四位作者,幾十年來勤勉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孜孜於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結合了他們在共和國建設和改革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真知,實際是他們這幾十年來學習和研究體會的凝練,對後學者會有極大的幫助和啟示。以此來讀《活著的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馬克思主義真知者才能書之。

  《活著的馬克思》最後以「偉大的人格」為題,從堅定的理想信念、勤奮的學習精神、無謂的鬥爭氣概、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摯的革命友誼,真實地再現了馬克思的偉大人格。通過品讀馬克思的故事,確實如作者們所說的,能使我們對什麼是理想信念、什麼叫無私奉獻、什麼謂奮鬥終生等人生哲理會有新的感悟。馬克思的故事給我們的啟迪就在於:「這是一面鏡子,更是一面旗幟。點滴中見高尚,平凡中見偉大,馬克思熠熠生輝的偉大人格,為我們樹立了人生的榜樣」。《活著的馬克思》的作者,年長者83歲、年輕者63歲,平均年齡73歲,他們講述馬克思的故事,更多地融入了他們的人生感悟,也更多地包含了他們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真實情感。讀畢《活著的馬克思》,我相信讀者們都會有同感,只有馬克思主義真懂者才能述之。

  【範文二】

  我用了幾天時間通讀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馬克思、恩格斯著),這是其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第一卷第一章。以下是我的讀後感,因為理論水平有限,其不足之處懇請趙老師斧正。

  正如這本書的出版說明所言,該章節在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章中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他們論述了物質資料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作用,闡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規律並根據這一規律論證了歷史上存在的各種所有制形式依次更替的必然性,從而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章中還科學地闡述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指出了國家和法對所有制的依賴關係,揭示了國家的階級實質;同時還闡明了社會意識形態與經濟基礎的關係,提出了「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的原理。他們還根據自己發現的歷史規律對共產主義作了科學的論證。」

  理論的作用在於解釋世界,然後通過指導實踐活動來改變世界。首先,唯物歷史觀基本原理的產生是歷史的、對各種觀念批判繼承的

  產物,它能夠邏輯嚴密地給出人類社會經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進而預測到下一個社會形態,即共產主義社會實現的必然性。同時,唯物歷史觀的產生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的質變,它經歷了樸素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形上學等各種觀念、思想和概念,在論證了「物質決定意識」之後,上升到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在這一歷程中,「這些被捧上了天的、毫無用處的廢物彌補了歷史發展的不足」。

  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產力、生產關係(交往形式)、生產方式、經濟基礎(市民社會)及社會革命、人民群眾等唯物史觀的基本範疇,並運用這些範疇系統闡釋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

  第一,人類的物質生產是整個歷史的出發點。唯心史觀把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的範疇、觀念作為歷史發展的出發點,唯物史觀則把人類的物質生產作為歷史發展出發點。如何確定歷史發展的出發點,直接影響能否正確認識極其複雜的人類社會有機體,能否客觀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及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第二,人們在生產中結成的物質關係是整個社會歷史的基礎。「個人互不依賴,僅僅通過交換結合在一起」,「所有者通過物的形式,即通過貨幣統治非所有者」。人們在生產中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生產關係,是人類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它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其他一切社會關係,決定了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決定了歷史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的性質。

  第三,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決定歷史的每一階段發展和特殊的性質。生產方式規定了歷史的每一階段的生活條件,決定了其發展和特殊的性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這裡的環境指「一定的物質結果,一定數量的生產力總和,人和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在歷史上形成的關係」,即生產方式。一定的歷史階段的生產方式都是由前一代傳給後一代的,當然它也為新的一代所改變,但是,它「也預先規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質」。生產方式是社會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源泉,決定並制約著人的全部活動以及全部社會生活的領域和過程。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中才能發揮作用,才有自身的發展。

  第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馬克思、恩格斯「從市民社會出發來闡明各種不同的理論產物和意識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並在這個基礎上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回答了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第五,一定的生產力和積極參與反抗舊社會活動的革命群眾是社會革命的物質因素。一定的生產力是社會革命的物質前提,「一切歷史衝突都根源於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隨著「(無產階級)把個人的自由發展和運動的條件置於他們的控制之下」,使無產階級的利益成為了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其使命在於使共同體中的每一個個人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這樣一來,「隨著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的佔有,私有制也就終結了」。

  以上是《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中關於唯物史觀的主要內容,下面談一下本人在通讀之後,結合社會現實所作的思考。

  先談私有制(它以某種形式客觀存在)。在上層建築層面,客觀的「公」退「私」進(抓大放小,管理層收購等)以及《物權法》的出臺說明了私有制以某種形式獲得了確認和發展。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階段,「勞動仍然是最主要的,是凌駕於個人之上的力量」,個人自由只是在某個階層(比如企業管理層)才存在。既然私有制「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公有制之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迅速發展壯大很難說不會妨礙生產力的發展。

  其次,無產階級的交往和聯繫是否得到加強。「個人(他們的力量就是生產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對立的,而這些力量從自己方面來說只有在這些個人的交往和相互聯繫中才能成為真正的力量。」以我在國企的工作經歷來看,工人的聯合體——工會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跟黨委、行政相比較,工會始終處於弱勢的地位,很難保障工人的各種權利。正因為如此,下崗、分流、降薪、非正常的加班這些現象得以普遍存在,生命的過度耗費更加深了我對「勞動是謀生的手段」這一論斷的認識。

  再次,談一下生產力的保持。「只有交往成為世界交往,並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時候,只有當一切民族都捲入競爭鬥爭的時候,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了保障。」既然競爭和擴大世界交往能夠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我們不難理解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並將市場經濟定性為「工具」的初衷。「這裡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自己或別人想像中的那種個人,這些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那些發展著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在改變自己的這個現實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產物」,這說明發展生產力需要尊重客觀規律,需要以既有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水平為基礎,而不能幻想打造空中樓閣。

  最後,將著眼點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和創新上。既然馬克思主義歷經百年,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必然具有超強的預見性,仍然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我們的實踐。「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產生了分工。……分工的進一步擴大表現為生產和交往的分離,表現為商人這一特殊階級的形成。(商業資本家的產生)」、「隨著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各國開始處於競爭的關係中,展開了商業鬥爭,這種鬥爭是通過戰爭、保護關稅和各種禁令來進行的……從此以後商業便具有了政治意義。(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服務)」、「在無產階級的佔有制下,許多生產工具必定歸屬於每一個個人,而財產則歸屬於全體個人。(無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後對所有制的規定)」、「隨著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的佔有,私有制也就終結了。(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必然性)」。

  最後談一下創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著作中指出,要「根據現有的經驗材料來考察和研究當前的現象和問題」,這便是對理論的與時俱進的要求。比如文中談到的「生產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長以及作為二者基礎的人口的增多」,其嚴密性便值得商榷。因為人口的增多不一定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只能提高產品的絕對數量;當今真正提高勞動效率的是腦力勞動的產品(知識和信息);需要的增長的確依賴於人口的增多,人口因素至今仍然是營銷管理考察的變量之一。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無產階級階級基礎的擴大:「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成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條件之一。這有利於實現無產階級聯合起來,佔有全部生產力。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