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就看六月二十三)
2023-10-19 10:31:39 1
三伏天已經到來,此時天氣炎熱,正是需要雨水的時候,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煙。老話說:「三伏旱不旱,就看六月二十三」,啥意思?為啥要看六月二十三?
民間傳說,六月二十三這一天是王八的生日,王八是龍王爺的手下,可以呼風喚雨。平時王八受到龍王的約束,不能隨便降雨,但是到了過生日這一天,就可以自由降雨了。於是每到六月二十三這一天,王八就會請各路神仙來降雨,以免河流乾涸而影響自己。
如果六月二十三這一天是晴天,王八就會爬出來曬背,也就代表著之後的降雨會減少。如果這一天看不到王八曬背,也就意味著是陰天或者下雨,同樣也說明之後的降雨會比較多,河裡就容易漲水。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六月二十四是關老爺的生日,在關老爺過生日前一天,就要上天磨刀,於是就容易形成「磨刀雨」。因此民間還有一句諺語說:「淹不淹,就看王、關生日這兩天」,意思就是這兩天的雨水一般比較大,河流容易漲水。總之六月二十三是下雨的節日。
任何一種科技的發展,都是對人類肢體的一種延伸。最初人們靠狩獵為生,手中所持的那一根木棒就演變成了後來的各種武器,人們為了跑得更快,就有了汽車和飛機,為了看得更遠,就有瞭望遠鏡和雷達等。為了聽得更清楚,就有了手機等。
這一切的出現,都離不開火的使用,有了火之後,人們才吃上熟食,才有了煉鐵技術。人們為了紀念火的使用,於是就將六月二十三定為火神誕辰,而最初的火神就是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因此他也被封為「三皇之首」。
到了唐朝時期,人們又以祝融為火神,明朝時又以王靈官為火德星君。到了清代,每年的六月二十三,地方官員還要去火神廟去祭拜。由於此時正是天氣炎熱之時,也是容易發生火災的季節,因此人們祭拜火神,也是希望不要有火災出現。
也有一種說法:說六月二十三是馬王爺的誕辰,俗話說:「不給你一點厲害,就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睛」,所以馬王爺又叫「三眼靈光」或者「華光天王」。在《北遊記》中說:華光就是「火星」,玉帝曾封他「火部兵馬大元帥」,他的法寶就是「金磚」和「龍鳳降火龍」還有「火丹」。
所以馬王爺也屬於火神的一種,其實馬王爺源自二十八宿中的房宿,房宿也叫天駟。《周禮》中說:「馬祖天駟也」,那麼房宿也叫房日兔,居於正東卯位,卯木可生火,因此馬王爺就與火聯繫起來了。
在榆次的縣衙西北角有一座馬王廟,上有一幅楹聯:房駟騰輝周風駕,驊騮獻瑞驥空群。「房駟」也就是房宿天駟,「驊騮」是古代的一種名馬。那個地方也是清代專門為馬匹辦證的地方,約等於現在的交通局。
正因為六月二十三是火神誕,如果這一天下雨的話,就代表著火氣不是那麼強,之後的降雨就會增多,反之則容易乾旱。俗話說:「六月二十三,有雨早曬棉」,意思就是六月二十三有雨,之後就容易多雨而潮溼,人們要趁早將家裡的棉衣棉被晾曬一番,以免受潮生蟲。
由於六月二十三是下雨的節日,如果這一天下雨,之後的降雨就會增多,反之則容易乾旱。俗話說:「秋旱不秋旱,就看六月二十三」,「淹不淹,就看六月二十三」。農曆的六月二十三正處於大暑節氣前後,此時也是天氣最熱的時候。
天氣越熱,地面的溫度就越高,在高溫之下,地面的溼空氣就會迅速受熱而上升,從而形成積雨雲。但是由於空氣上升的速度過快,積雨雲不容易堆積成大面積,於是就形成了短時間的區域性強降雨,而這種雨最容易發大水。
俗話說:「六月連陰吃飽飯」,但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就算六月下雨好,也不能降雨過多,如果莊稼被泡在洪水中,也就沒有收成了。所以六月十三是適合下雨的,但也不能有太大的雨,容易有大水。
雖然古人沒有精確的天氣預報,但是以前人善於記錄,比如冬至過後開始數九,夏季也要數九,但數九並不是簡單地掰著手指頭數天數,而是要記錄下每一天的天氣變化,年長日久之後,人們就發現了降雨也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就被稱為「大氣的韻律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