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與他的成功強迫症
2023-10-19 22:40:37 1
無論世人對他的評價如何,他所取得的成功是事實。這麼一個努力上進的少年,值得我們去學習,而不是用各種犀利的語言去嘲諷,那聽起來像是嫉妒
28歲那年。郭敬明立下了人生的第一份遺囑。其實不過是坐飛機時遇到幾次氣流,他突然想:假如有一天我消失了,一切都會亂套。所以。要安排「一個完美的方案」,讓家人、公司、朋友和籤約的作家「都可以過得和現在一樣」。
那是2011年。他第三次成為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在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中排名第52位。當年7月,他創建的最世文化公司度過了五周歲生日。旗下員工人數逾百,於中國青春文學出版市場上佔據約75%的份額。兩年後,他還是作家榜首富、暢銷榜冠軍。
現在的郭敬明又多了一個頭銜:電影導演。他自編、自導,根據自己創作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小時代》上映了。
30歲的郭敬明志得意滿。因為「18歲時我設想關於未來的一切,現在都超額滿足了」。
他的人生以18歲:為分水嶺,一個平凡怯懦、家境平庸的小鎮少年與後來精明世故、揮金如土的城市名流被蠻橫地阻隔開來。過去十年。「郭敬明」成了一個文化符號,只要印上他名字的出版物銷量就能比同類多出十倍。與此同時,他也得承受網絡時代的言語暴力。抄襲案讓每個人都有了可以審判他的錯覺。「菊花教」和「四娘」這樣的稱呼帶有赤裸裸的人身攻擊意味,各種嘲笑他身高的段子層出不窮。
但這只是促成他強悍地、近乎是報復性地實踐著自己的人生目標——「我要成功」。隔在小鎮少年和城市名流間的那條鴻溝有多麼遙遠深邃。他就打算跑得多快、跳得多高,要將阻擋他的力量全部遠遠拋在身後。
「為什麼要讓不愛上海的人出生在上海?上帝一定搞錯了。」16歲的郭敬明這樣問。
那時他迷戀上海,他寫:「燃亮整個上海的燈火。就是一艘華麗的郵輪。」
他參加了在上海的新概念作文大賽。進入複賽後,他生平第一次離開家鄉四川自貢。前往上海。從人民廣場地鐵站出來後,他「嚇傻了」,一圈摩天大樓。「最矮的那棟都比我住過最高的還高」。
可上海並不總是溫情脈脈,後來媽媽去上海看上大學的他,母子倆搭地鐵外出。第一次坐地鐵的母親不會刷卡過旋杆,先進去了的他站在裡面發急,一個工作人員走了過來,幫了他們。他剛想開口說「謝謝」,卻聽見對方低聲地說了句「冊那,戇色特了」(×你媽,笨死了),留下目瞪口呆的他,還有聽不懂上海話而一直對她點頭感謝的媽媽。
「那一瞬間我握緊了拳頭。可是卻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因為不想讓我媽媽體會到這種羞辱。只剩下聽懂了這句話的我,站在原地氣得一直發抖。」
家境平凡的他也從那時起開始領悟到了金錢的重要性。他喜歡喝學校賣的珍珠奶茶,卻不能每天都喝,否則就沒錢買鞋子了。
學習影視編導的他一人校就被要求買一臺照相機、一臺DV和一臺高配置的電腦。他猶豫了一星期,才撥通家裡的電話,小聲地告訴媽媽。過了足足一個月,他才收到家裡寄來的錢。一直到今天,他都沒有問過媽媽,那筆錢到底怎麼來的。
所以,後來他說:「我瘋狂地買各種奢侈品,帶著一種快意的恨在買。」大概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形成了後來的世界觀——成王敗寇,勝者為王。
2002年10月,郭敬明的中篇小說《幻城》在《萌芽》上發表,很快引發熱議。2003年,續寫成長篇小說的《幻城》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當年銷量近百萬冊。2004年,憑藉這部小說,郭敬明進入了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位居第94位。
時年19歲的郭敬明,剛從自貢來到上海大學念書,除了兩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得主的身份外,他和其他大一新生沒什麼區別,一頭黃髮,穿花裡胡哨的衣服,戴美瞳,最愛吃校門外的麻辣燙,夢想畢業後做一名廣告人。
直到《幻城》出版,他隱約察覺到,一種全新的生活要開始了。
2004年6月6日,郭敬明滿21歲。當天,他與春風文藝出版社達成協議。由出版社出資租下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他和好友阿亮、痕痕、HaDSey等人組成《島》工作室,計劃以雜誌書的形式出版十期。
2005年,他與春風文藝出版社的合約到期。業界知名的暢銷書推手、長江文藝出版社「金黎組合」金麗紅與黎波向他發出邀請。在雙方共同策劃下,《島》工作室最後改名為最世文化,郭敬明出任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為進入主流體系,他們請求王蒙和白燁作為郭敬明加入中國作協的介紹人,令他成為首個加入作協的80後作家。王蒙夫人去世時,金麗紅致電郭敬明,要他專程前往北京看望王蒙,郭敬明即刻答應。王蒙見到他時非常感動,將他介紹給了在場的諸位文壇名宿。金麗紅挺得意,「一個懂得尊重老人、知恩圖報的人,這對他的形象特別有好處。」
2006年10月,脫胎於《島》的《最小說》月刊創刊,郭敬明出任主編。《最小說》取得了巨大成功,單期銷量曾高達七八十萬冊,並衍生出了《最INK》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