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民族團結的彝鄉)
2023-10-14 18:17:55
昆明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正在臺創園錦苑花卉公司包花的昂麗,熟練地將一打玫瑰整齊切枝捆包不一會兒,大半張桌面已鋪滿豔麗的花苞袋要想成為這樣一名合格標準的計件工人,需要經過每月5至6次的專業培訓從普通大棚栽植到車間計件,石林月湖村的彝族姑娘昂麗在兩年時間裡通過不斷主動學習,月收入由3000元增到5000元真正擺脫僅靠玉米菸葉為生的日子,轉變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昆明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昆明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正在臺創園錦苑花卉公司包花的昂麗,熟練地將一打玫瑰整齊切枝捆包。不一會兒,大半張桌面已鋪滿豔麗的花苞袋。要想成為這樣一名合格標準的計件工人,需要經過每月5至6次的專業培訓。從普通大棚栽植到車間計件,石林月湖村的彝族姑娘昂麗在兩年時間裡通過不斷主動學習,月收入由3000元增到5000元。真正擺脫僅靠玉米菸葉為生的日子,轉變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
錦苑花卉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基地有400餘名員工,80%以上都是當地彝族群眾。自2008年起公司初入園區的那幾年,員工們才從各自分散居住的村裡聚在一起工作,完全不習慣企業化管理和工種協作。但隨著土基茅草房變兩層小洋樓,收入的增加、生活條件的改善,在經過園區和公司不斷深入講解民族工作重要性,實際參與到民族團結氛圍創建中,員工們逐漸認識到在集體中爭先創優帶來的好處。
多民族聚集的工業園區
在距離臺創園20公裡的石林生態工業園區,來自彝族、傣族、壯族、哈尼族等9個少數民族的員工正負責「綠色生產線」上的生肉加工、調味包裝、蒸煮運輸。
「尊重民族風俗是基本且必要的,任何企業都一樣。」昆明雙匯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廣輝說,公司員工95%都是石林本地人,其中27.7%是彝族同胞。公司無論生產旺季多忙,每逢8月的彝族傳統火把節都會給彝族員工放假3天。
文明創建工作既是對當地民風民俗的尊重,也是團結集體意識的凝聚。24小時輪班的生產線上,9個民族的員工互相融入,在每周的專業培訓會上提煉學習,以更強的專業能力帶動能力發展。特有的民族團結氛圍使其2018年被評為石林彝族自治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吸引全省更多民族同胞持續融入石林工業園區發展。
包容讓人有強烈的民族認同感
在杏林大觀園中醫藥博覽館進行中醫藥講解,是董瑞每天的工作。面對全國各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客人,董瑞的工作職責就是把中醫藥文化盡其所能傳遞給每一位到訪者。
來自石林圭山鎮的董瑞,從小受彝族撒尼文化的薰陶,選擇在雲南民族大學攻讀社會學研究生。畢業半年,她毫不猶豫回到石林,來到臺創園發展。除了講解工作,她也負責協調外來遊客深度遊,利用專業知識向遊客展示石林以彝族為特色、多民族融合的嶄新局面。
「石林作為旅遊城市,有著良好資源的同時,也極具包容性。這讓我們產生強烈的民族認同感。」董瑞和很多石林孩子一樣,從小就接受「民族團結進校園」的教育,在學習中增強文化自信,傳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為進一步將良好的民風民俗深度融入民族團結工作,石林縣通過頒布實施《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阿詩瑪文化傳承與保護條例》,把優秀且體現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的阿詩瑪文化傳承下來,讓彝族民族文化傳播到各族群眾之間。
敬酒歌后我們親如一家
查菜單、切菜備菜、藥膳烹調……來自貴州遵義的廚師楊先勇一大早又忙了起來。
「今年,我終於回去給家裡人好好做了一桌年夜飯。」春節輪休的楊先勇,剛從遵義老家回到石林就一頭扎進了廚房開始工作。
自從5年前來到杏林大觀園做廚師,家裡的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現在全家生活來源都靠他「掌勺」。他說,當初選擇留在石林,是因為石林人的熱情好客讓他很快融入其中,親如一家人。
飲食,往往能體現一個民族和地方的包容性。在石林,一碗羊肉湯、三巡敬酒歌一過,大家便是兄弟姐妹。獨特的彝族民風紮根每個石林人心裡,搭建起各民族同胞溝通的橋梁。
正月新春,臺創園所在的北大村、和摩站村、站屯村等村委會村民們正積極準備節目。園區將在元宵節當天舉辦2019年新春村企聯誼活動,展示石林民族團結「七進」活動和「八大示範工程」的成果以及農業農村發展面貌,搭建村企交流溝通平臺。同時,還將評選「愛國愛家支持園區建設發展十大文明戶」「愛國愛家支持園區發展建設十大新型農民」,通過增進「鄰裡情」強化群眾凝聚力、向心力,營造團結奮進、文明和諧、喜慶祥和的氛圍。(記者胡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