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什麼時候祭奠故人(為何陰曆十月初一要祭奠故人)
2023-10-14 18:40:46 1
作為南方人,在中原生活了幾十年,有些習俗還是不太明白。比如,陰曆十月初一,當地人稱「十來陰」,必燒紙掃墓,祭奠故人。還有「早清明,晚十來陰」的說法,意思是清明節祭奠要在節前,十來陰祭奠要節後。
不管怎樣,到了十月初一,我們還是按照當地的習俗,去陵園祭奠逝世的親人。
這一天,陵園一片肅穆、哀傷景像,可謂無處不飛花,無處不飄煙。只見車流滾滾,人流不息,似與鬧市無異,只是無喧囂。人們安靜地湧向墓地,捧著鮮花,提著草紙和冥幣,拿著供品,還有打掃墓地的工具等。近年來,為了減少汙染,陵園不再允許燃放鞭炮,所以不絕於耳的鞭聲少了許多,只是有些零星的聲響。
清幽肅穆的陵園,令人心境安寧。
人們手提著各種祭奠之物,紛紛湧向陵園。
這一天的車位非常緊張,來晚了停車是個問題。
陵園外的車水馬龍與陵園內的靜謐形成鮮明對照。
上網查了查資料,原來十月初一,被稱為「送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三大「鬼節」。
為什麼這一天要送寒衣呢?這裡有一個和孟姜女哭長城有關的故事。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謠役,修築萬裡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裡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屍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妝殮安葬。由此而產生了「送寒衣節」。
後來,這個習俗就傳了下來。因為,農曆十月初一,是冬天的第一天,以後氣候越來越冷。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的方式,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目前,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祭新墳的習俗。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缺衣少穿,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冥衣。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又稱為「燒衣節」。
輕煙繚繞,哀思悱惻。
至於為什麼要燒紙,這裡還有一個與發明紙的蔡倫有關的故事。
據說,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可是,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後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 一天半夜,慧娘裝死。蔡莫傷心欲絕,在棺材前邊燒紙邊哭訴。意思是因為自己學藝不精,紙的質量太差,才導致慧娘病故,就把這些紙給燒了。沒有想到,慧娘活過來了。慧娘說,是因為你給陰間送了錢,被放了回來。那一天,剛好就是陰曆十月初一。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一下子把他們的紙買光了,拿去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此後,上墳燒紙,就成了習俗。
這些故事真實與否,無法考證。
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一天的PM指數一定是上升的。
這正是:
「幽明隔兩界,冷暖總悽悽。處處焚火紙,家家送寒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