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整首詩行草(黃河之水天上來)
2023-10-15 12:24:27
「水可以屬於土地,讓我們收穫更多的糧食;水可以繁衍子孫,造福社會;水可以屬於村莊,讓大家在鳥語花香中生活……」近日下午,由宣橋鎮團委和宣橋鎮社區少工委、浦東新區河道管理事務中心主辦的「世界水日」水環境宣傳保護活動,在三灶實驗小學學生劇場隆重舉行。
來自張家浜環境教育基地的李亞軍老師先給小朋友們介紹了「世界水日」的由來,師生們明白:原來在1993年1月18日,聯合國第四十七次大會通過了193號決議,決定從1993年開始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他用一句古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向學生們簡單地闡述了自然界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李亞軍老師告訴小朋友們: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為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希望小朋友們要從小學會愛護水資源。他首先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同學們直觀地感受了地球上的水資源是多麼的稀缺。再從小朋友們最感興趣的「水做的身體」入手,他問小朋友們:「身體中哪個部位的含水量最高?」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說:「血液。」原來啊,胎兒的含水率最高,高達94%,青少年是75%,到了成年就只有60%,老年就只剩50%了,不同年齡層次的人身體含水比例不同。
了解完水做的身體後,李老師又帶著孩子們了解了水做的星球。他帶領孩子們玩了一個叫做快樂星球的遊戲,學生們踴躍參加,一個個伸著小手,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李老師手中的道具,每個人都希望那顆藍色的星球能到達自己的手中,學生劇場一時之間熱鬧非凡。
李老師還做了一個量筒實驗,讓學生們從感性到理性了解並感受到:雖然地球上擁有很多水資源,但卻只有2.5%的淡水資源,可食用的水十分稀少,我們身邊也缺水。
更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上海是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上海的工業發達、人口密集,造成了生活用水短缺。他呼籲孩子們回家後與父母討論如何節約用水,更要從自我做起,影響身邊的人,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聽完講座,孩子們不禁發出感慨:「一滴水就是一滴眼淚!」「水就是生命!」「我們要保護水資源!」……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要愛護水資源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