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的典故來源(刮目相看故事的由來是怎樣的)
2023-10-20 08:09:09 3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是人們經常說的俗語,而刮目相看這個成語故事的典故就來源於此。刮目相看本身的典故來源於三國時期的呂蒙身上,其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
在《三國志·吳志·呂蒙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大將,他出身於寒門,貧窮無依,從小隻知練武,不知讀書,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大家常常取笑他。吳侯孫權是江東孫氏之主,他對於自己的這個部下非常看重,不過,由於呂蒙讀書很少,所以時常在一些事務中出錯。孫權為了培養呂蒙,遂主動勸說其讀書寫字。
有一天,孫權對呂蒙和蔣欽兩人說:「你們兩人現在是吳國的將軍,應當多學習一點知識才是,特別是一些兵馬韜略,更要爛熟於心。」呂蒙起初對於孫權的建議不太在意,他以事務繁忙而推辭,不過,這時孫權更是將孔子搬了出來,他言孔子讀書終日不食,終日不飲,廢寢忘食。後來,呂蒙終於聽從了孫權的建議,他變得發憤圖強,努力進取。
呂蒙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超越了東吳其他將領,就連江東一些專學之士後來都趕不上他。有一次,魯肅受命去和呂蒙商議事情,他與呂蒙坐席相談。呂蒙這時已經完全改變了自己,他與魯肅相談甚歡,甚至在一些戰略戰術上也超過了魯肅。魯肅聽了呂蒙的見解後,對其大為讚嘆,他撫摸著呂蒙的手不停地誇耀,甚至還直言呂蒙為江東良將。
能得到魯肅的誇讚,呂蒙可以說榮幸之至,今天的呂蒙已經早已不是當初的足下阿蒙。他在兵法韜略上已經不輸於東吳任何一員大將。面對魯肅的誇讚,呂蒙表現得非常謙虛,他說:「士別三日,必當刮目相看。」呂蒙的這句回答,後來成為了經典之語,該成語後來也成為了那些不甘平凡人物的代名詞。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個詞語有著深厚的人生哲理,它是一個人對外處事的基本方式,也是一個人對待別人的基本觀念。在生活中,往往一些人會很容易拿有色眼鏡看人,他們崇拜地位高、富貴型的人物。相反,真正的朋友往往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發光點,只有誠心待人,我們才可以收到不一樣的效果。要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而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別人,只有這樣,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呂蒙作為東吳的統兵將領,他有必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足以擔當起救國護民的重任。江東偏安一隅,北方的曹操和荊州的劉備都時刻盯著江東,只有呂蒙自己首先先強大起來,才能擔負起抗曹的重任。孫權就是要將呂蒙培養成為了統兵禦敵的帥才,作為一個將領,光靠蠻力拼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懂得智謀,漢代的周亞夫、霍去病,唐代的李靖、裴行儉,哪一個不是文武兼備的武將。孫權培養呂蒙,正是由於這方面的考慮。
呂蒙的成長的確沒有讓孫權感到失望,不僅僅是魯肅、孫權誇耀,就連蜀漢的諸葛亮後來都讚揚呂蒙。後來魯肅病逝,呂蒙直接成為了江東大都督,他率領全軍與荊州的名將關羽激戰,最終將其擒殺。呂蒙本身有驕人的武藝,現今再加上其智略,關羽自然不是他的對手。可惜的是,呂蒙也是英年早逝,若其存在,或許他在後續的夷陵之戰還會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將領,是值得我們推崇的。
能得到魯肅的評價,可以說是呂蒙的榮幸,魯肅和周瑜是江東齊名的俊才,其人之韜略也堪稱天下冠首。呂蒙既然如此的受到魯肅的禮遇,這就足以說明呂蒙自身的改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