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的優秀讀書筆記
2023-10-06 02:31:19 1
長徵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紀實文學類型的圖書,作者為王樹增。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長徵的優秀讀書筆記,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長徵的優秀讀書筆記【1】
《長徵》是一篇軍事紀實小說,其作者是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長徵》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故事。
長徵是歷史上罕見的遠徵。它跨越了中國十五個省份,轉戰地域總面積比歐洲許多國家都大。長徵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型山脈,渡過了三十多條河流,走過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廣闊溼地。而更重要的是,紅軍在飢餓、寒冷、死亡的威脅下,不但要與無論是武器、還是兵力都優於自己的敵人作戰,還要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裡以上。
長徵萬般曲折艱險,然而紅軍卻最終取得了勝利,靠的是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中國工農紅軍一路浴血奮戰,、捨身忘死,傳播著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理想。於是,貧苦的農民、失業的工人知道了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知道了紅軍可以改變一切不公。他們隨手拿起扁擔、鋤頭,隨著那面紅旗一路遠去。
紅軍用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取得了長徵的勝利,這都值得我學習,因為這些精神可以創造人間奇蹟!
長徵的優秀讀書筆記【2】
長徵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徵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徵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
長徵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儘管,紅軍長徵已經過去了八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徵精神萬歲!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紅軍一切為了群眾,又很好地依靠了群眾。在長徵中,紅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人民群眾的財產秋毫無犯。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群眾坦誠相見、交朋友。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面對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結為兄弟的故事,成為紅軍長徵中的千古佳話。由於紅軍所到之處,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窮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廣大群眾把紅軍視為自己的子弟兵,是窮人的隊伍,把紅軍稱為「菩薩兵」。紅九軍團經過雲南東川一帶,由於得到當地幹人兒的幫助,因而順利攻下了東川縣城。紅軍打開糧倉,把糧食發放給窮苦群眾,並且根據群眾的要求,公審處決了反動縣長和一個大土豪,城內外群眾對此拍手稱快。在東川縣城,紅軍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援,籌款達6萬餘元,幹人兒踴躍參加紅軍,不到一天半的時間,便擴大了800多個紅軍戰士。
紅軍在長徵途中遇到的許多難以想到的困難,都是依靠地方群眾的幫助解決的。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不僅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還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險灘。要強渡過河,必須找到熟練的船工。經過做工作,十幾名船工來了。戰鬥打響了,老鄉們冒著槍林彈雨,一槳連一槳地拼命劃著。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幾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臨船毀人亡的危急關頭,四名船工跳進滾滾的急流裡,用背頂著船,船上的船工盡力用竹篙撐著,經過驚心動魄的搏鬥,終於脫離了險境,把紅軍勇士們送到對岸。在紅軍面臨茫茫草地的時候,當地一位六十多歲的藏族通司不畏艱險,帶領紅軍在水草地行軍四天四夜,終於開闢了一條可以讓紅軍大隊伍通過的生命線。
長徵中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攻佔湖南錫礦山。工人群眾個個興高採烈,不僅夾道歡迎,而且還燃放鞭炮,自發地在門口點上小油燈給隊伍照路。時值初冬天氣,紅軍的衣著單薄,群眾紛紛把好房子騰給紅軍,把厚實的被子讓給紅軍,並主動為紅軍做飯、燒水。我們的紅軍戰士也爭著為群眾做事,真是軍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連一排30多名紅軍戰士夜裡睡覺煤氣中毒,周圍群眾聞訊後,很快弄來了新鮮蘿蔔和淘米水,把鮮蘿蔔磨碎後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後一口一口地餵給中毒的戰士們吃,由於搶救及時,中毒的戰士全部甦醒過來了。紅17師在一次作戰後,有47名傷員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經過新寨時,苗族首領揚以沙老人帶領全寨男女老少,趕到路邊,硬是把傷員們「搶」到他們寨子裡去治療休養。傷員們到新寨後,全寨三十幾戶人家爭著讓出自己的床鋪安置傷員。婦女們為傷員端屎端尿,男人們扛上火槍站崗放哨。在遇到民團搜查時,苗族群眾就把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後來,有幾位傷員因傷勢惡化,光榮犧牲,苗寨用最隆重的儀式進行安葬,並特意為烈士們修建了「紅軍墳」,成為長徵中軍民魚水情的歷史見證。
長徵的優秀讀書筆記【3】
在一九三四年,有一件事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反響,這就是紅軍的長徵!
長徵中紅軍走二萬五千裡。走二萬五千裡?這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不可想像的,這不是寬闊的道路上開著車,而且是徒步行走在崇山峻岭間,危險叢生的大草地上。其中翻過二十座大山,有五座是終年積雪,還有三十多條洶湧的河流和險峻的峽谷。書中寫道:在雪山上一個戰士喝了一口雪水,就倒下了;一個戰士抬頭望了望天就暈倒了。一個小戰士快掉隊了,大家卻說:「紅軍一個也不能掉隊。」攙扶著他向前走。再加上還要與數倍的各有敵人作戰。書中寫道困難還不止這些,紅軍內部還爭論不休,從李德、博古的堅守防禦錯誤,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南下錯誤,在噶曲河邊,張國燾帶著大隊伍南下,毛澤東帶著中央紅軍堅持北上,最終到達了由紅26軍創造的川陝根據地,那時中央紅軍不足8000人。但紅軍挺過來,為中國解放勝利打下基礎。
長徵已經遠去了,成為歷史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要學習長徵那種不怕困難,認真改正錯誤的精神。讓我懂了在學習上,遇見難題不要緊,只要認真仔細地去對待,不要輕而易舉地放棄;碰到錯誤不要緊,只要改正就行。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複雜的應用題,做完了發現了錯誤。看著一大堆繁瑣的算式,讓我不覺地產生一個念頭:算了,不用改,反正不就是一道題嘛。可正當我想不改時,我想起剛看不久的《長徵》,想起了紅四方面軍連南下那麼大的錯誤都改正過,為什麼自己連一個小小的錯誤也改不過呢?想到這裡,我馬上動手改了起來。
長徵,不僅是一條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