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功是什麼地方的人(童年端午苦中樂)
2023-10-06 03:18:13 2
童年端午苦中樂
◎林成功
雖然現在人逢盛世生活富足,但我時常不由自主地回憶以前貧窮的日子,尤其思想童年裡過節時苦中有樂的經歷。那些點點滴滴的往事,猶似空中飄蕩的風箏,其牽線牢牢攥在手中。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端午節前夕,從街巷裡不時傳來賣粽子的吆喝聲,我的思緒立刻想到了古人關於端午節的那些詩句,也回憶起了當年在老家過端午節的情景。它猶似一壇陳年老酒,歷久彌醇,經久彌香。
貧困的歲月,拮据的生活,讓兒時的我對節日充滿嚮往。除了春節和中秋節,最盼望的是端午節,這是因為能拔艾蒿、品粽子、吃雞蛋。每當端午節來臨,對那令人垂涎的美食翹首以盼。單調、枯燥和窘迫的時光,因為端午節顯得隆重而熱烈,也使我們這些孩子們的童趣變得豐富多彩。在艱困的日子裡,年幼的我也有自己的歡樂。
那時,為了讓全家能在端午節吃上一頓粽子,改善一下生活,父母親頗費周折,需要提早準備。父親在繁忙的農活間抽空去集市上買來粽葉,母親先把粽葉在水裡浸泡,然後於端午節前一天晚上,把家裡所存不多的糯米、小米、大黃米、花生和大棗等淘洗乾淨,在鍋裡煮熟,為第二天包粽子備足備好原料。
端午節凌晨,為了不耽擱父親的農活和我們上學,母親早早起床做飯。她在燈下熟練地包粽子,有糯米綠豆大棗餡,也有大黃米花生餡。心靈手巧的母親,用藝術般的雙手,非常嫻熟地包著粽子。寬大的竹葉,經過細心地清洗,折成特別的形狀,包著平時難得一見的餡料。富有韌性的細長的河草當做包粽子的線繩,捆綁著稜角分明的棕葉,恰到好處,巧奪天工,像一個個藝術品。
父母親在忙節,我們也沒閒著。每年的端午節,對我們這些孩子而言,最高興也最願意做的事是拔艾蒿。家鄉的規矩是在太陽尚未露頭時就要把艾蒿掛好,否則就失去了效力。我不知這種效力是什麼,此規矩從何而來。其實,作為年幼無知的兒童,我們對端午節掛艾蒿的含義不甚了了,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參與的積極性,重要的是享受節日的過程。因此,起床後的我和哥哥顧不得睡眼朦朧,風風火火去野外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
不懼寒雪壓,不怕風霜打,縱是連根取,來年依然發。五月時節,在家鄉的土地上,隨處可見艾蒿的蹤影,一片片生長在田野、山嶺、溝壑上的高高的肥肥的綠綠的艾蒿鬱鬱蔥蔥,散發著別樣的清香。這些香味悠長的植物頑強堅韌,年復一年在家鄉的熱土上繁衍生息。它們不要人們的關照,不怕條件惡劣,不畏嚴冬酷暑,默默地為人們祛病消災,無私地給人帶來歡樂,這種「艾草精神」,也是家鄉人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真實寫照。
我們毫不費力地拔一些艾蒿,再折幾把桃枝,薅一些麥子,用繩子把它們捆起來背回家,然後用母親準備的紅繩一紮扎綁好,分別掛在街門、家門、廂房的門上,甚至連院牆外的杏樹、香椿樹、石榴樹等都掛上了。父親告訴我們,艾蒿,可以驅蚊蠅、消病災;桃枝,用來闢邪,帶來吉祥;麥子,比喻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父親的解疑釋惑,讓我們明白了這些含義,也牢地記在心裡,直到現在,儘管在城裡生活,但我仍然延續著端午節親力親為拔艾蒿和掛艾蒿的傳統習俗。儘管在早市上可買到現成的艾蒿,但我還是不惜體力去城外的山裡拔一些艾草,除了自己用,再分給鄰居們。
當完成掛艾蒿的任務後,也到了享用美餐的時候。當掀開鍋蓋,熱氣裹著粽子的香氣,立刻在屋子裡瀰漫開來。母親耐心地扒掉粽葉,分別將粽子放進碗裡,撒上紅糖。我顧不得燙嘴,迫不及待地饕餮地吃著有嚼勁的粽子,那種特別的滋味猛烈地刺激著我的舌尖。偌大的粽子,我能吃下四、五個,外加一個雞蛋。平日裡地瓜填肚,菜團果腹,飢腸轆轆,偶爾能吃上這等佳餚,免不了大塊朵頤。
每逢端午節,我的家鄉有吃雞蛋的習俗。但因為兒時貧窮,母親把攢下的雞蛋大都是去集市上換幾個錢貼補家用,只是在臨近端午時方才留下幾個用作過節,每人只有一個。香甜的粽子和雞蛋合二為一,吃起來感覺特別愜意,於是,每一年的端午節,吃粽子和吃雞蛋成為一種渴望,一種等待,一種難得的享受,也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1975年農曆五月初六,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天,母親在端午節時特意多包了一些粽子,並多煮了一些雞蛋讓我帶著,慈祥的母親是怕我離家後挨餓。乘父母不注意,我放下了雞蛋,繁重的農活,父母親比我更需要營養。上班後吃著那些飽含父母心意的粽子,想起二老的囑咐,我暗暗發誓一定好好工作,不辜負父母的教誨和囑咐,讓他們安心、放心和稱心。
每當想起童年的苦與樂,我便自然而然地把回憶的「鏡頭」拉近,聚焦現在的幸福生活,讓我更加感恩我們的黨、感恩祖國、感恩父母。而這種種的感恩,多是因了兒時的經歷。它好似無形的課堂,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教會了我熱愛勞動,教會了我勤儉節約,更教會了我不畏艱難、積極奮鬥、砥礪向前。
(編輯:高一平)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作者簡介
林成功,棲霞廟後人也。生於貧寒之家,長在深山村落。因受家庭薰陶,自小喜愛文科。雖然才疏學淺,但有初心情結。供職棲霞菸草,從事文案筆墨。處世淡泊低調,追求平安生活。偶有拙作,難免青澀淺薄。實是別無所圖,只為開心。煙臺市散文學會會員。
壹點號煙臺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