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頂級畫廊(太治癒600號畫廊)
2023-10-06 03:14:05 1
600號畫廊又上新了。3月3日,「600號畫廊」全新第三期展覽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6號樓一樓向公眾正式亮相。醫院展覽策劃團隊創新採用互動藝術展的方式,把畫展變成一個「傳聲筒」,三名患者藝術家與公眾之間進行了一次隔空的精神交流。畫展一上線,就吸引了廣泛關注,線上直播參與的民眾達32萬。
小龍、老陳、老嚴,是本期畫展的主角,也是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們所處環境相對封閉,與外界溝通較少。現場展出的40多幅畫作都出自於他們之手。小龍是住院病人中的明星人物,連其他病房中的病人都知道,小龍畫畫特別好。小龍在住院前學過繪畫,他的畫屬於抽象表現主義風格,沒有太多的細節,追求形式上的表現力,是一種本能的創造力的施展。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老陳是畫室裡是「搞笑」先生,眼帶笑意,時刻準備說上幾句俏皮話。這種風格也體現在了他的畫作中。和其它患者較為壓抑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柔和、輕快的線條躍然紙上,似乎有一種愉悅感。
和前兩期展覽不同的是,這次展覽把畫作以外的白牆全部交給了觀眾。每一名前來參觀的市民都可以肆意地在白牆上揮灑色彩,根據自己的觀展感受進行現場作畫,或者留下隻言片語,與患者藝術家們的作品產生聯動和「對話」。
觀眾李女士在觀後表示,有一幅畫名叫《牢籠》,能夠在畫中感受到患者十分壓抑,強烈地渴望自由,渴望與人交流,渴望回歸社會。她也在牆上畫了相呼應的塗鴉,用大量的色彩表達希望,畫成了翅膀的形狀,代表自由。寫下了鼓勵的話語,以此激勵患者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工作人員會定期把觀眾的留言和聯動作品收集整理後送給參展藝術家,而藝術家的反饋也會定期在留言區更新給觀眾。畫展就像一個「傳聲筒」,架起了患者藝術家與市民雙向溝通的橋梁。
精神病院的圍牆阻隔著患者與社會之間交流,它不僅高,不僅堅硬,而且無影無形、無處不在。因此,醫院希望用患者藝術家們的作品打造的互動藝術展能促成改變。「從前兩期畫展中就感受到公眾朋友們對於藝術家的興趣要遠遠大於對畫作的興趣,於是就成了這次互動藝術展。畫作是院內藝術家的一個傾訴出口,旁邊是他們所起的標題以及他們想說的話。」活動中,畫展策展志願者陳夢媛也和大家分享了辦展心聲。
此次展覽,醫院還精心準備了供觀眾閱讀的手冊,裡面有三位患者藝術家的生命故事,並將三位不能到場的病友藝術家的形象畫到了牆上。從第一期開始,「600號畫廊」的每件作品都是某種意義上的「自畫像」,是人與自我對話的展現。每一次的展出,觀眾不僅僅是欣賞者,也是促進精神心理健康去汙名化的參與者和行動者。在這裡,可以談論有關精神心理健康的一切。精神疾病需要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被社會所包容和接納,這是醫學人文發展的方向,這也是畫展舉辦的意義所在。
#往期回顧#
這一年,TA為什麼這樣紅?解鎖「600號」的流量密碼 | 愛申活暖心春
「600號畫廊」又有新動作!
「600號畫廊」帶你走近精神障礙患者的內心世界
END
記者:吳會雄、陳文卿
編輯:毛雯露
校對:王冰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