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果怎麼那麼難吃還那麼貴(牛油果這麼難吃)
2023-09-23 19:24:27 1
導語
如果非要找一個時不時就能上熱搜的水果,牛油果說一我想沒有別的水果敢說二。即使沒有吃過牛油果的人,也早聽過牛油果這三個字。
無疑,牛油果就是舶來品、健康、小資等關鍵詞的水果界代言人,即使吃起來有種在吃肥皂的感覺,但這並沒有影響它只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銷量增長1.6萬倍的神話。
你可能在街邊的水果小攤前看到過各種水果,甚至是新進網紅利智櫻桃,但是可以肯定牛油果很難在水果小攤上看到,因為它從來都是身價不菲。
一個牛油果最少也需要7-8塊。而當你走進一家高級餐廳,點上一份沙拉你便會看到它的身影,因為在人們的認知裡面,沒有牛油果的沙拉,不能稱之為高級,更不能稱之為小資,它早就不是什麼美食水果蔬菜,而是一種身份亦或者是一種生活方式。
最近幾年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直線上升,每一個人都開始關心糧食和蔬菜,焦慮也便如影隨形,以「防癌、抗老、減肥、高營養」為標籤的牛油果無疑又成了一劑安心的解藥。
小資、情調、健康是因為其稀缺美味有特異功能嗎?
先來說說稀缺,這裡的稀缺我想是因為牛油果確實是舶來品,大部分依賴進口,但是在原產地它並不太受歡迎,如果它有特異功能的話,我想只能說它擁有比別的水果多出約2%的蛋白質,但牛油果的脂肪含量是15.3%,甚至超過了普通豬肉脂肪含量的15%,和健康的關聯也就有點厚此薄彼了。
當然,最有槽點的還是它的口味,一度成為了網絡熱議的話題。
梅子吃牛油果的經歷和網友大致一樣,可能搭配起來才能入口吧。至此,便有了一個疑問,難以下咽,水果蔬菜難以區分的牛油果為什麼銷量卻與日俱增?
我想還是應了那句話「沒有賣不出去的水果,只有做不好的營銷。」
牛油果廣告已經連續四年出現在美國橄欖球職業聯賽決賽超級碗的廣告中,2018年的廣告費高達半分鐘500萬美金,幾秒鐘這麼高的贊助費,對一個水果來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對消費者來講無疑印象深刻。
早在2015年,牛油果便成了廣告界的大哥大,Avocado from Mexico公司用300萬美元搶下的廣告時間,成為牛油果發展歷史上的節點。這是全球大型賽事中,首次出現一個水果單品的廣告。
所以,牛油果的身價高的首要原因是,在全球範圍內它的形象都是鮮明且一致的,就像一個去到哪裡都穿著香奈兒的貴婦,超貴的廣告投放無疑是這身香奈兒是真品的有力佐證。
至於小資生活,它確實營造得很不錯。最強的說服力無非是你仰望的人在喜歡,高階層的人在食用,明星模特的加持就是最好的催化劑,而維密模特的加持無疑讓脂肪高的說法成了兒戲,廣告商便有了一句「牛油果含的是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跟炸雞、薯片是不一樣的!」的廣告語。
而我們便從維密超模們曬的餐食裡,一次又一次地看見牛油果的身影。隨著西方各路明星在社交網絡中的宣傳,牛油果成功地以「健康食品」、「超級食物」的形象植入了人心,走向了神壇。
牛油果實現了完美逆襲,美國每年的牛油果消費量保持 10-30% 的增長,而在澳洲更是誇張,2014年澳洲牛油果進口近73萬噸,佔全球牛油果進口的46%。人均消費量從 1999 年的每人每年 1.1 磅,增至2014年的 5.8 磅。
當然除了直接的廣告,產品軟文也是必不可少的,牛油果走進人們,定型人們的認知,軟文功不可沒。
隨著世界大哥美國人的宣傳,澳洲人的助攻,在2005年中國對墨西哥的牛油果開放進口準入後,澳洲進口牛油果也紛至沓來。
借著中澳貿易的火爆,生鮮代購的炒作,牛油果這個吃起來像肥皂的水果成了眾人瘋搶的「超級水果」。鋪天蓋地的熱文、軟文將牛油果捧成了「養生萬金油」、「森林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