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品多個供應商怎麼匯總(25個供應商產能相關的術語)
2023-09-23 00:21:07 4
1、標準工時/標準時間:在適宜的操作條件下,用最合適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練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標準作業所需的勞動時間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 寬放率)=(觀測時間*評比係數)*(1 寬放率)
2、工時定額:對某種作業的工時規定一個額度,即使對同一作業,由於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額,如現行定額、計劃定額、目標定額等
3、標準時間與工時定額的關係:標準時間是制定工作定額的依據、工時定額是標準時間的結果
4、時間研究:時間研究是一種作業測定技術,旨在決定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標準狀態下,對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時間
5、時間研究的研究方法:時間研究是用抽樣調查技術來對操作者的作業進行觀測,以決定作業的時間標準
6、剔除異常值的方法:三倍標準偏差法:正常值為x /-3 內的數據,超出者為異常值
7、每一單元的平均操作時間:平均操作時間=Σ(觀測時間值)/ 觀測次數
8、正常時間:正常時間=Σ(單元觀測時間X單元評比百分率)/ 觀測次數
9、寬放時間的種類:私事寬放\疲勞寬放\周期動作寬放時間\幹擾寬放時間\臨時寬放時間\政策寬放時間\程序寬放
10、寬放率:寬放率(%)=(寬放時間/正常時間) X100%
寬放時間=正常時間X寬放率
標準時間=平均操作時間X評比 寬放時間
11、瓶頸:生產線作業工時最長的工站的標準工時稱之為瓶頸\產出的速度取決於時間最長的工站
12、實測時間: 作業者完成操作的實際時間
13、節拍:根據生產計劃所得的一個工程所需的時間
14、平衡率:生產線各工程工作分割的均衡度,用于衡量流程中各工站節拍符合度的一個綜合比值
=Σ(T1 T2 ...... Tk)/Tbottleneck*K
15、不平衡率:生產線各工程工作分割的不均衡度
不平衡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00%
16、平衡損失:平衡損失=瓶頸工站的實際時間×工站數×FG-正常時間
17、操作損失:生產中異常及不良造成的損失
操作損失=(設定產能-實際產量)?單件標準時間-額外產出工時=不良品損失 計劃外停線(機)工時
18、總損失:總損失=稼動損失 平衡損失 操作損失
19、快速切換:通過各種手段,儘可能的縮短作業切換時間,以減少時間浪費,達成提高綜合效益之目的
20、作業切換時間:是指前一品種加工結束到下一品種加工出良品的這段時間
21、外部切換時間:不必停機也能進行的切換作業時間
22、內部切換時間:必須停機才能進行的切換以及為保證質量進行的調整、檢查等佔用的切換時間
23、JIT的基本思想: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故又被稱為準時制生產、適時生產方式、廣告牌生產方式
24、JIT的核心:零庫存和快速應對市場變化
25、勞動定額的時間構成:勞動定額的時間構成=作業時間 布置工作地時間 休息與生理需要時間 準備與結束時間/批量
勞動定額的時間構成可供時間:上班時間內,為某產品生產而投入的所有時間
可供工時=可供時間 *人數-借出工時
投入工時=可供工時-計劃停線工時
稼動率=投入工時/可供工時 *100%
計劃停線工時=計劃停線時間*人數
計劃停線時間=無計劃時間 換線時間 判停時間
設定產能(H) =3600(S)/瓶頸時間(S)
設定產能(班)=投入時間/瓶頸時間(S)
總工時=瓶頸時間*作業人數
實際產量是可供時間內所產出的良品數
人均產能=實際產量/投入時間/人數
單機臺產能=實際產量/投入時間/機臺數
平衡損失=(總工時-單件標準時間)*設定產能
操作效率=實際產量/設定產能*100%
整體工廠效率(OPE)=平衡率*稼動率*操作效率
平衡損失=(瓶頸*作業人數-單件標準時間)*設定產能
操作損失=(設定產能-實際產量)*單件標準時間-額外產出工時=不良品損失 計劃外停線(機)工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