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境內有幾條國道線(四川省318國道途經市縣區得名由來)
2023-10-14 04:03:51 2
318國道線
我們知道,318國道是我國東西方向的一條重要國道,也是一條著名的景觀大道。是不少騎行者、自駕遊愛好者最為鍾情的一條公路。
318國道起點位於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廣場,終點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中尼友誼橋,全長5476公裡。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四川省境內318國道縣途徑市縣區得名由來。
大竹縣七碑石
大竹縣
漢朝時,屬於宕渠縣。梁朝置鄰山縣,唐朝析置大竹縣,因當地盛產大竹而得名。
渠縣
梁朝置州,明改為縣。漢朝設置宕渠縣。應劭曰:「石過水為宕,水所蓄為渠。」因為縣北有渠江,也就是古代的宕渠水,所以渠縣因水得名。
蓬安縣
境內有大小蓬山,又有蓬水,後周設置蓬州,治所在安固縣。民國二年改為蓬安縣,取州名縣名各一個字合成蓬安縣。
南充縣
漢朝時為安漢縣。隋朝改為南充。因為該縣在漢代充國縣的南面,故此得名南充。
蓬溪縣
唐朝時設置。因境內有蓬溪源出西充蓬萊山,向西南方向流去。因水得名。
遂寧縣
東漢時的德陽縣地塊。晉朝時設置遂寧郡,後周稱遂州,唐改為縣。以郡名得名。
樂至縣
唐朝時設置, 在縣城東邊兩裡地,有樂至池,因而得名。
簡陽縣
隋朝設置簡州,因當地有賴簡池。簡州的州治在陽安縣。民國三年,取簡州的「簡」,陽安縣的「陽」命名為簡陽縣。
成都
秦時平定巴蜀後,張儀仿照鹹陽城建築都城,作為蜀地郡治。因在太王二年城池修築完畢,故取名成都,意思為「都」市建成。
四川成都雙流區
雙流區
漢朝設置廣都縣,隋朝改為雙流縣。秦朝時,李冰穿二江,行成都中。因此為名。但有人指出兩江並沒有經過雙流縣境內。清朝姚瑩指出:「雙流者嘗謂岷江與溫水耳,二水夾縣東西而南流,亦云雙流也。」毫無疑問,雙流縣的名稱肯定是與這兩條河有關的。
新津縣
漢朝時,稱為武陽縣,因為境內有新津渡,也有稱為新津市的。後周時期,在新津市置縣,因以為名。
邛崍市
公元前311年,稱臨邛。建國初期設邛崍縣。1994年,撤縣設市。當時為什麼稱臨邛呢?因該地一直以來都有邛族人在此聚居。
雅安市
漢朝有嚴道縣,明朝劃歸雅州。清雍正七年置縣,因縣西有雅安山。
天全縣
元朝曾在該地設置天全招討司。清雍正七年,改天全土司為天全州,民國二年改縣。
瀘定縣瀘定橋
瀘定縣
清康熙年間曾在瀘河建造鐵索橋,命名為瀘定橋,後又設置瀘定橋巡檢,最後置縣。縣因橋名。
康定市
清朝置府,民國二年改縣。古代康國所在地,也稱喀木。康就是喀木的切音。
雅江縣
清朝設置河口縣,民國二年改為雅江縣。因為在縣西有雅礱江,取江名命名。
理塘縣
系藏語音譯而成。理塘在唐代屬吐蕃,歷史上有李塘城,李塘州,裡塘宣撫司。
巴塘縣
清雍正六年,設置巴塘糧臺,後設置巴塘宣撫司。1951年更巴安縣為巴塘縣。巴塘,也是藏語音譯而來,屬於以聲音定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