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的地理位置是哪裡(好望角概況)
2023-10-15 20:29:12
好望角(葡萄牙文:Cabo da Boa Esperança,英文Cape of Good Hope)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於34°21′25''S,18°29′51''E處。北距南非共和國的開普敦市52千米。因多暴風雨,海浪洶湧,故最初稱為"風暴角"。
1939年這裡成為自然保護區,好望角東方2千米處,並設有一座燈塔。
好望角是西方的探險家欲為通往富庶的東方航道,故改稱好望角,蘇伊士運河通航前,來往於亞歐之間的船舶都經過好望角。特大油輪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取此道航行。
好望角常被誤認為是非洲大陸最南端,然距離其東南偏東方向約150km、隔佛爾斯灣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實至名歸的非洲最南端。
好望角,地處來自印度洋的溫暖的莫三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來自南極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匯合處。強勁的西風急流掀起的驚濤駭浪常年不斷,這裡除風暴為害外,還常常有"殺人浪"出現。這種海浪前部猶如懸崖峭壁,後部則像緩緩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頻繁出現,還不時加上極地風引起的旋轉浪,當這兩種海浪疊加在一起時,海況就更加惡劣,而且這裡還有一很強的沿岸流,當浪與流相遇時,整個海面如同開鍋似的翻滾,航行到這裡的船舶往往遭難,因此,好望角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
探索發現
遠徵背景
公元一千年,歐洲開始巨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被稱做十字軍東徵的宗教戰爭。歐洲的羅馬天主教信徒希望把穆斯林趕出現在的中東地區。由羅馬教廷發動的十字軍東徵是1096年開始,前後持續大約兩百年。歐洲軍隊在中東地區的出現推動了貿易發展。
威尼斯等地的義大利商人通過為交戰各方運輸和提供物資,大發戰爭財。十字軍返回歐洲時,帶回了中東地區的香料、香水、絲綢、鋼鐵和藥品,成為歐洲搶手的暢銷品。貿易帶動了城鎮的興起,也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的歐洲商人。歐洲國家的力量不斷壯大,他們設置了軍隊和政府,靠納稅人繳納的稅款來維持。到十五世紀的時候,歐洲國家已經蠢蠢欲動,做好了外出探險的準備。
葡萄牙人是最早行動的。1400年的時候,他們就想控制跟東方的香料貿易。歐洲商人想越過威尼斯和阿拉伯的中間商,直接跟東方做生意。如果他們能直接經海路前往亞洲購買這些商品,就能大大增加盈利。葡萄牙的探險努力是國王約翰一世的兒子亨利王子發起的。他酷愛航海和探險,人稱航海家亨利。亨利王子在世界各地網羅專家,進行科學研究。他還專門修建了一個天文臺,觀測星象。葡萄牙的探險家們到過非洲西海岸,希望找到一條通往印度和東亞的路線。他們最後抵達了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好望角。
摺疊
葡萄牙首次遠徵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Bartolomeu Dias)率探險隊奉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之命從裡斯本出發,探索繞過非洲大陸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尋找一條通往馬可波羅所描述的東方"黃金樂土"的海上通道。當船隊航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的水域時,海面狂風大作,驚濤駭浪,幾使整個船隊覆沒。最後巨浪把倖存船隻推到一個未名岬角上,此艦隊遂延存下來。迪亞斯將此地名命為"風暴角"。他認為只要轉向繼續航行,便可到達印度,但船隊彈盡糧絕,只得返回葡萄牙。[1]
驚濤駭浪
1488年1月,迪亞士率領的船隊首先沿著以往航海家們走過的航路先到加納的埃爾米納,後經過剛果河口和克羅斯角,抵達現屬納米比業的盧得瑞次。
1488年2月間,船隊終於駛入一個植被豐富的海灣,船員們還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裡放牧牛羊,迪亞士遂將那裡命名為牧人灣(即今南非共和國的東部海岸的莫塞爾灣)。迪亞士本想繼續沿海岸線東行,無奈疲憊不堪的船員們歸心似箭,迪亞士只好下令返航。
在返航途中,他們再次經過好望角時正值晴天麗日。葡萄牙歷史學家巴若斯在描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時寫道:"船員們驚異地凝望著這個隱藏了多少世紀的壯美的岬角。他們不僅發現了一個突兀的海角,而且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感慨萬千的迪亞士據其經歷將其命名為"風暴角"。
繼續探索
1497年11月,另一位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率領艦隊經好望角成功駛入印度洋,11月27日,達·伽馬的船隊再次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20日駛抵印度西海岸重鎮卡利庫特。又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達·伽馬約於1499年9月1日前後返回裡斯本。滿載黃金、絲綢回到葡萄牙。
好望角
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將"風暴角"改稱"好望角",從此好望角成為歐洲人進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標。好望角海域幾乎終年大風大浪,常常有"殺人浪"出現,這種浪波弱則5m-6m高,強則高達15m以上,浪頭猶如懸崖峭壁,浪背如緩緩的山坡,受其侵襲而蒙難的海船不計其數,是世界最危險的航海區域之一。
1500年,"好望角之父"迪亞士再航好望角,此回卻遇巨浪而葬身於此。如今好望角海域少有大浪,但時有大霧,甚至遮蔽燈塔射光。開普敦當局修建了一座更近於海岸且更大體積的新燈塔,上面標註了此地與世界各著名城市之間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