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讀後感
2023-09-22 03:25:05 3
篇一:三十六計讀後感
媽媽給我買的是《三十六計》連環畫,因為裡面的古代故事太長了,太難懂了,所以沒讀完,但我把目錄全讀完了,我喜歡「打草驚蛇」「空城計」「上屋抽屜」「反客為主」「隔岸觀火」「聲東擊西」「偷梁換柱」「無中生有」「調虎離山」「樹上開花」的計策,還有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我在動畫片上也碰到過三十六計的計策。
最會使用「笑裡藏刀」「趁火打劫」的是灰太狼,比如灰太狼用炮彈攻打羊村,在著火的時候,趁機抓羊就是「趁火打劫」。
喜羊羊經常使用的是「金蟬脫殼」,有一次,灰太狼來羊村抓羊,看到喜羊羊的鈴鐺,使勁兒一拽,竟然是只戴著喜羊羊鈴鐺的大狗熊。
《開心寶貝之開心超人大作戰》動畫片裡也經常有三十六計,有一個壞人用的「拋磚引玉」的計策,他想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綁架了幼兒園的小孩子,逼好人拿出東西。但是他失敗了,因為開心超人和他的夥伴們把他打敗了。他的計策沒有得逞。
我感覺三十六計很有趣,讀起來很好聽,還很有用,我們要多用三十六計做好事。
篇二:三十六計讀後感 袁斯羽
前幾天,我看完了一本中國經典書籍——《三十六計》,從中體會到了中華古代智慧的精妙。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遺產之一。我讀的這本《三十六計》是拓展閱讀本,裡面不僅有古代三十六條計謀的原文,還有譯文,而且每一計後面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每個故事裡都有一個富有謀略的英雄人物,比如:南朝宋國著名將領檀道濟、才智過人的班超、設計救國的大夫黎彌等,他們都是把計法靈活用到戰場上的人。三十六計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指桑罵槐計。這一計就可以用在事業生活中,經過對別人的處罰,警告他們,以顯示出自己的威嚴,威懾不服從自己的人,從而對一個團隊實現有效的管理。
計謀無非說就是用來使自己脫離困境的一種謀略,也可以說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一種方法而已。《三十六計》這本書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能坐以待斃,而應該積極想辦法解決。
篇三:三十六計讀後感
前蘇聯的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想:「人可無師自通,但不可無書自通。」於是,我在這個寒假裡閱讀了中國古代的著名兵書——《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針對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的總結,向人們介紹了戰爭中的謀略,以及在各種處境下克敵制勝的智慧,為後世留下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成功戰例。書中主要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記。不過聰明的同學聽名稱就會發現,前三套計謀是在自己處於優勢時所用,後三套是在自己處於劣勢時所用。其中每個故事都讓我明白——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史上多少個真實的例子證明了使用蠻力的下場:少年將軍李信,勇猛有餘,但智謀不足,在城外中了楚軍的埋伏,導致秦軍損兵折將,幾乎全軍覆沒……
儘管現在沒有戰爭,但這些計謀在做生意中、在生活中都用得上,並且還時刻提醒我們要提高警惕,以免遭他人的「毒手」,中他人的奸計。
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但只有聰明的大腦還不夠,還得有勇氣,所以我們要做到智勇雙全!
篇四:《三十六計》讀後感
我看了看三十六計這本書,其中第一計是唐太宗徵高麗—瞞天過海之計,那是早在公元673年的事情了:那一年唐太宗率領幾十萬大軍親徵高麗,來到海邊時,之見白浪濤天,一片汪洋漫無邊際,險些栽下馬來。
大軍登船渡海時,唐太宗怎麼也不肯上船。張士貴見了,連忙和其他大將商量對策。
薛仁貴說:「有一位老人精通法術,可助我軍東徵成功。」唐太宗迫不及待地說:「哦,快快帶路,讓我親自見見他。」
於是,他們來到一個華麗的房間,不一會兒薛仁貴就帶這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來了。
唐太宗叫老人獻上法術,談笑間,唐太宗忽然聽到風聲四起,濤聲如雷感到一陣搖晃。唐太宗問:「怎麼回事?」近臣揭開帷幕。唐太宗看見自己正站在一艘大船上,眼前大海茫茫,天水一色。唐太宗大吃一驚,問:「這是什麼地方?」薛仁貴告訴他:「這是臣的主意,三十萬大軍成功渡海,到達東岸了。」唐太宗又問:「你用的是什麼計?」薛仁貴跪下說:「這正是瞞天過海之計
唐太宗恍然大悟!
薛仁貴為了不讓唐太宗受驚,故意製造假像真是聰明中的聰明呀!
篇五:《三十六計》讀後感 餘芳洲
《三十六計》作者及其身卒年月不詳,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勇永遠敵不過智。
此書主要講了由三十六個計謀構成的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及敗戰計。
從第一計瞞天過海到最後一計走為上,計計精彩。可謂是攻守兼備,戰無不勝。我來給大家介紹幾個眾所周知的計謀。第七計無中生有:本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現形容憑空捏造。原典: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比如張儀誆楚助強秦。第三計借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他人之手去害人。 原典: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比如劉秀借刀殺李鐵。第十計:笑裡藏刀,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
原典: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比如隋文帝智滅南陳。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原典: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在古代,三十六計只要能靈活運用一定能一統天下。三十六計的清單是第一計瞞天過海,第二計 圍魏救趙,第三計借刀殺人,第四計以逸待勞,第五計趁火打劫,第六計聲東擊西 ,第七計無中生有,第八計暗渡陳倉,第九計隔岸觀火,第十計笑裡藏刀,第十一計李代桃僵,第十二計順手牽羊,第十三計打草驚蛇,第十四計借屍還魂,第十五計調虎離山,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第十七計拋磚引玉,第十八計擒賊擒王,第十九計釜底抽薪,第二十計混水摸魚,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第三十計反客為主,第三十一計美人計,第三十三計空城計,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第三十四計苦肉計,第三十五計連環計,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十六計,計計制勝。先祖們用三十六計打了許多勝仗,也用它躲避了不必要的損失。
篇六:三十六計讀後感
說到《三國演義》,大家一定知道」三十六計「,對於」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欲擒故縱「,它們背後的故事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想說說我讀《三十六計》的感受。
我讀的《三十六計》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共三十六計。現在同學們所背的成語:欲擒故縱、調虎離山、釜底抽薪、指桑罵槐、聲東擊西、暗度陳倉等等都出自於三十六計的故事。
我讀完《三十六計》,不僅暗發感慨:」在古代,要是把三十六計運用得爐火純青,那不就是天下無敵了?「同時,我也有了疑問:」三十六計這麼厲害,到底是誰編寫的呢?「通過查找資料,我得到的答案是——據說,」三十六計「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譚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後人沿用這一說法,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也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直到明末清初,引用此種說法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了《三十六計》一書。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切考證。
哦,我心有所悟:原來《三十六計》是這麼來的啊!看來要想把三十六計掌握得爐火純青還不是那麼容易。《三十六計》雖然是古人戰爭時期所用的書,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教會了我們要學會運籌帷幄,才會決勝千裡,取得成功。
《三十六計》的精彩內容,讓我想到了做遊戲。於是乎,在我和朋友的商討下,發明了名為」三十六計「的遊戲。遊戲至少需要四人或四人以上,可以通過」石頭剪子布「來決定誰當」大敵「,其他人扮演聯盟的」小國「。當」大敵「快要抓住一名玩家時,同學只需喊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並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大敵「就無法抓他;這時另一名同學用手拍被定住的同學,喊出」解「,被定的同學便可恢復行動。兩個人一起被定住時,可以互相擊掌(成為」聯盟「),也可以恢復行動。如有一名同學被」大敵「抓住,雙方便交換身份。(遊戲中每人喊出三十六計中的計謀之一,儘量不要重複)這個遊戲我和同學們玩的可是熱火朝天,大受歡迎。
《三十六計》,在古時候的戰亂時期被當做」法寶「,已成為古人智慧的結晶;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把它轉化成了遊戲,也是」法寶「。
篇七:《三十六計》讀後感
《三十六計》被人稱之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十大名著,為什麼會被人們這樣稱呢?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他記載著上下五千年中華人民的智慧的三十六計,我就私自買了一本,看到《三十六計》的目錄中,我就嘖嘖讚嘆,在憑著姨夫給我的講解,我便懂的更多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勝戰記裡的瞞天過海和敵戰記裡的無中生有,而攻佔記我卻不怎麼喜歡。我先來介紹一下瞞天過海,這是講述當時的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安定邊疆,率領了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來到了大海邊,可是怎樣度過波濤洶湧的大海呢?李世民心急如焚,這時一位下官想了一條妙策,只要不要皇上看到還就行了。於是他造了一艘特別的船,裡面猶如在府裡的客廳一樣,唐太宗上去後以為還在路面上,其實已經率領三十萬大軍開始渡過大海了。
而無中生有講的是著名的故事《草船借箭》,在《草船借箭》裡劉備與孫權結盟,而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賢才,於是找了個藉口讓他造十萬隻箭,並不給其做的原料及工匠,諸葛亮就在半晚偷偷率領改造過後的船隊駛向地方陣營,並命將士擊鼓,當天有霧,敵軍看不親是真人還是稻草人,就以為有敵軍進犯就命所有的弓箭手向船隊射擊,箭全射在稻草人上,過了幾個時辰就稻草人上的箭就夠了,於是就向敵軍拜謝走了,箭不僅沒少於十萬還多了,周瑜聽說諸葛亮把箭弄到了,於是去岸邊搬箭,問了同去的將士後對諸葛亮心服口服·····
《三十六計》這本書裡不僅僅有計策,還告訴了我們的一些道理,就像數學老師說的,做什麼是都要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