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簡介是什麼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簡介
2023-09-22 02:45:25 2
1、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鬥轉星移定歲時,「鬥柄回寅」為歲首。「鬥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迴由此開啟。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曆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闢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簡介
1、貼春聯這是從古時候演變過來的,又稱「對聯」、「門對」,一般對仗工整,看起來簡潔明練,都是一些通俗的祝福話,表達大家對新年的美好祈願。
2、貼「福」字,很多家庭會在門上窗戶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大多數人會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福氣到」。
3、放鞭炮,也叫炮竹,寓意嚇走年獸,通過嗶嗶叭叭的爆竹聲來除舊迎新,平安順遂,是一種熱鬧,也是一種喜慶,表達的是一種對新生活的嚮往。
4、給壓歲錢,一般在除夕晚上長輩給晚輩,民間的說法是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後能平安度過一生,是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
5、守歲,是春節的重要風俗活動,吃過年夜飯後,開燈通宵守夜,象徵把一切不好的都趕走,期待新的一年順利如意。
春節的由來簡介
關於春節的來由,舊時由於缺失上古時期文獻(秦始皇焚書),沒法直接考證其源流,在傳承發展中於是便產生了諸多傳說。
其中有幾種較為流行的說法,春節源於上古「臘祭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源於「萬年青年創萬年曆說」、源於避「年」獸的傳說等等。
1、萬年創萬年曆
相傳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國君,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
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2、舜繼部落首領
傳說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繼部落聯盟首領,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正月初一(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3、年獸傳說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關鍵詞: 春節 簡介 什麼 風俗 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