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的最有名的作品(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十件作品)
2023-09-22 05:29:17 3
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創世紀》
米開朗基羅受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委託,於1508年至1512年創作這幅天頂畫。作品描繪了聖經中的九個故事,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作品之一。米開朗基羅本人最初拒絕接受這個項目,因為他認為自己更像是一個雕塑家而不是畫家。
大衛雕像,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大衛雕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是在26歲時著手歷時三年雕刻完成。描繪大衛在與歌利亞戰鬥後勝利。這座4米高的雕塑最初於1504年放置在佛羅倫斯的領主廣場,1873 年被移至學院美術館,至今仍保留在那裡。
巴傑羅博物館的巴克斯雕塑
米開朗基羅的第一個大型雕塑是大理石巴克斯。與聖母憐子圖一起,它是米開朗基羅羅馬時期僅有的兩件倖存的雕塑之一。雕像描繪了羅馬酒神處於放鬆狀態時的姿勢。自1871年以來,巴克斯與米開朗基羅的其他作品一起在佛羅倫斯的巴傑羅國家博物館展出,包括布魯圖斯的大理石半身像和他未完成的大衛-阿波羅雕塑。
布魯日聖母像,布魯日聖母教堂
布魯日聖母像是米開朗基羅在世期間唯一一件離開義大利的雕塑。1514年,它被布商的家人買下後,捐贈給了聖母瑪利亞教堂。這座雕像數次離開教堂,第一次是在法國獨立戰爭期間,之後於1815 年歸還,在二戰期間再次被納粹士兵掠走。
聖安東尼的折磨
德克薩斯州金貝爾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是「聖安東尼的折磨」這幅畫——米開朗基羅的第一幅已知畫作。
麥當娜多尼
麥當娜·多尼(《神聖家族》)是米開朗基羅唯一倖存至今的畫架上的作品。這幅作品是為富有的佛羅倫斯銀行家創作的,以紀念他與著名的託斯卡納貴族家族的女兒的婚姻。這幅畫仍保留在原始框架中,由米開朗基羅本人用木頭製成。麥當娜·多尼(《神聖家族》 自 1635 年以來一直在烏菲茲美術館。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聖母憐子圖
15世紀後期的聖母憐子圖被認為是米開朗基羅最傑出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該雕塑最初是為法國紅衣主教讓·德·比利埃的墳墓創作的,描繪的是聖母瑪利亞抱著被釘十字架後基督的身體。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葬禮紀念碑的共同主題。聖母憐子圖於18世紀移至聖彼得大教堂,是唯一一件由米開朗基羅籤名的藝術品。多年來,這座雕像遭受了數次重大破壞,尤其是在1972年澳大利亞地質學家拉茲洛·託特用錘子把聖母的臉和鼻子打碎了。(現在看到的都是修復以後的)
摩西·在羅馬
1505年,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委託米開朗基羅雕刻「摩西」作為自己葬禮紀念館的一部分,位於羅馬聖彼得羅大教堂內。不過在朱利葉斯二世去世之前,米開朗基羅沒有完成這座紀念碑。
西斯廷教堂的最後審判
米開朗基羅的另一幅傑作位於西斯廷教堂教堂祭壇的牆上這幅巨作。它是在完成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25年後畫的。最後的審判經常被認為是米開朗基羅最複雜的作品之一。宏偉的藝術作品描繪了上帝對人類的審判,最初因裸體而受到譴責。特倫特委員會在1564年譴責了這幅壁畫,並聘請畫師來掩蓋裸露的部分。
梵蒂岡聖彼得受難
聖彼得受難是米開朗基羅在梵蒂岡保利納教堂的最後一幅壁畫。該作品是教皇保羅三世於1541年下令創作的。與文藝復興時期彼得的許多其他描繪不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側重於一個更黑暗的主題——他的死。2004年梵蒂岡耗資320萬歐元為期五年修復了這幅巨作,修復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左上角的藍色頭巾人物實際上是米開朗基羅本人。因此 - 聖彼得在梵蒂岡受難是唯一已知的米開朗基羅自畫像,也是梵蒂岡博物館的真正瑰寶。
註:圖文來自網絡,僅為交流分享,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