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較藝訪武松
2023-10-09 13:03:14 1
"武松打店"前,張青和武松是怎麼結拜為兄弟的?《水滸傳》上沒有講,民間卻有傳說。
原來,張青在雞鳴山學藝期間,一年回鄉省親,聽說河北清河有個武松,剛從嵩山少林寺學藝歸鄉,武藝高強,便想順路拜訪,以試自己的本事。
可是遍訪清河,人們並不知有個武松,更不知他家住哪裡。原來武松滿師歸鄉,謹遵師命,從不在外露相。這天張青訪到了武家鎮。聽人說,武松就是該鎮人,每天上山打柴來鎮上賣。張青非常高興,當即就想登門拜訪,可走了幾步停下了。心想:不可。武松既然這樣隱身埋名,肯定不會露相顯身,貿然造次,反倒壞事。他腦瓜一轉,想了個"金鉤釣魚"的計策。
再說武松,這天依舊挑柴來賣。歸家路上,只見前面空場上圍著一堆人,不時地發出"噢--噢--"的喊叫聲。出於好奇,武松也湊過去看熱鬧。
只見場子中間放著一個千斤石鎖,上寫7個大字:"搬起者賞銀二兩"。小夥子們爭強好勝,個個緊腰挽袖,前來搬試,吼斷青筋,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哪裡搬得動?
眾人見武松來了,就像見到了救星似的,發聲喊,讓他來搬。武松也覺得有趣,來到場子中間,放下扁擔,拿腳蹬了蹬石鎖,微微一笑。只見他躬身彎腰,手抓鎖柄,氣守丹田,單膀叫力,說聲:"閃開了?"霎時,千斤石鎖提過膝蓋,眾人一片喝彩。武松臉不紅,氣不喘,提著石鎖,掄了個圓圈,出手扔出10步開外。這時才猛然發現原先鎖下還壓著一把刀。武松心裡"咯噔"一下,知道遇上了訪客,轉身就走。因為武林中人都明白,這叫"暗訪帖"。
武松沒走兩步,這時張青笑嘻嘻地走出人群,抱拳施禮,攔住道:"武弟休走,張青訪你多時了?"武松也抱拳施禮道:"不知尊兄有何見教?"張青單刀直入,說明來意,要與武松比拳較藝。武松有心不比,又看來者不凡,只好應允,但提出讓張青先走一路領教。
張青也不推辭,立即蕩開拳腳,打起拳來。你看他柔如春風擺柳,靈似敏猴跳澗,威似蛟龍鬧海,勢如猛虎鎮山。常言道: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武松一看,暗嘆張青功夫不凡。
張青走完拳,收步抱拳恭候武松來戰。武松說聲"請了",大步來到場心。見過禮,於是二人蕩開拳步,交起手來。張青首先進招,飛掌踢腿,直取武松。武松格手相架,緊跟一招"鐵僧拜佛",提腿向張青腹部踢去。張青看得真切,來了個"手揮琵琶"和"倒攆猴",躲過攻擊,雙腳併攏,凌空而起,使了個"黑虎掏心",武松側身躲過。二人撩拳劈掌,你來我往,一連鬥了十幾個回合。
張青見勝不了武松,突然變換了刁鑽的拳術,身法常屈少舒,步法多縱虛點,變化多端。時而點、撲、勾、摟、翻滾、縱、躥,步法奇裡古怪,拳腳使人目不暇接。
武松深得拳法真諦,心明、眼清、手速、腰靈,招招機敏躲過,順勢發起凌厲進攻。出腿疾如箭,收拳快如閃,裡拶外劈,跨虎倒山……一連打了五十多個回合。漸漸地,張青亂了拳法,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再打下去,張青必然當眾現醜。武松並沒乘勝窮追,喊聲"少歇",收拳跳出圈外。
在場的人都為武松喝彩,但不知他為何不打對方於地。張青非常感激,但仍不服氣。武松看出他的意思,抱拳說道:"請張兄另選兵器再試"。張青隨手拿起一根水火大棍,扔在場子中間。武松見張青要和他比棍,也不示弱,回身拿過擔柴的扁擔,也扔到了場子中間。大棍和扁擔正好相隔一尺遠。這是"活比"的意思。原來武林中有"死比"和"活比"之分。如果決鬥雌雄,比個你死我活,那就兵器相壓;如果只見高低輸贏,那就不能壓上。
二人說聲"請",各自拿起兵器。張青首先進招。只見他擺動大棍,虎虎生風,身隨步轉,步隨身移,棍疾如魔,潑灑如雨。進一招"白虎攔路"、"劈山救母",惡狠狠鬼魂難防。武松以扁擔代棍代槍,高來架,低來擋;出如箭,回如線,來無影,去無蹤;棍裡夾槍,槍裡帶棍,捅、撩、劈、砍,令人眼花繚亂,心驚膽寒。在場的人,無不驚嘆二人棋逢了對手。
二人越鬥越勇,戰了二十多個回合,不分勝敗。為了取勝,各人都拿出絕招。你使"叉花蓋頂",我使"枯樹盤根",你使"蛟龍出水",我使"怪蟒出林"……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翻轉變化,好一場地動天驚的廝殺。
二人你一招我一式,鬥了五十多個回合。張青的武術以棍為最精,而武松則是以拳和刀為最熟。漸漸地,武松亂了棍法。張青看得真切,怕一招不慎傷了武松,也來了個"銜環回報",喝聲"少歇",收棍跳出圈外。眾人一片喝彩。武松非常感激,驚嘆自己棍術不及張青。張青和武松各自收了大棍,執手述禮,親親熱熱,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般。二人你敬我武高,我慕你藝絕,各吐心曲,於是便結成異姓兄弟,成為千古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