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分支圖表(易經現代生活版)
2023-10-16 18:44:50 8
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是古人根據自然現象和中國特有的地理環境總結出來的。在遠古的時候中國人是以部落群居生活的,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黃河的中下遊一帶,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以中原河南為中心,包括河南周邊的一些地區。所謂的中原就是相對於中原以外的其它地區而言。
在上古時期,人們沒有東西南北的概念。因為中原地區,土地肥沃,適合耕種。這裡的人口自古以來最為密集,所以這裡就成了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人類最早活動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地向四周擴散,到了夏商時期因為發展的需求,人們的生活方式由部落群居生活演變成部落聯盟。為了爭奪資源聯盟首領之間經常發生戰爭,於是就形成了中原王朝和四邊割據的政權關係。
「東」和「西」的由來
古人看到太陽從地平線升起來,慢慢的升到一個最高點,然後逐漸的又落下去,最終消失不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停止。古人觀察到一個不變的現象,就是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人們開始四處活動,太陽落下的時候人們回家休息,所以對太陽升起來的方向叫東(動);對太陽落下去的方向叫西(息)。東邊的人經常拿著大弓,善於捕捉天上飛禽野鳥,被中原稱作"東夷之人"。西邊來的的人經常把一支裝有長柄的橫刀背在身上,中原人就稱西邊的人為"西戎之人"。
「南」的由來
自古以來中國曆朝歷代都有戰爭,上古時期的部落聯盟時期也不例外,頻繁的戰爭就會形成民族之間的擾攘和民族文化交流,中原地區戰爭不斷,民族之間交流廣泛,因此大家彼此都能聽懂對方的語言。南方就不一樣了,因為南方地區常年多雨,四季環境適宜,森林覆蓋茂密,不適合農耕生存,古代人只能靠刀耕火種開發農業,面對大面積的參天大樹毫無辦法。所以上古時期南方地區不適合大量人類生存,因此那個時候南方人口稀少,也很少有戰亂發生,南方又都是山區,這裡的人們相互交流就不方便,所以只能形成自己的方言。因此南方人說話北方人聽不懂,聽到的都是喃喃吶吶不知所云,中原人習慣叫這些人為「南蠻之人」(音譯喃喃吶吶),把這些人所居住的方向稱為「南方」。
「北」的由來
太陽從東邊升起,順著南方從西邊落下,這樣朝南的房屋陽光充沛,採光效果又好,冬天太陽可以照射到室內,給人很溫暖的感覺。久而久之人們就形成一個習慣,覺得坐北朝南比較尊貴。面向南,後邊就是背,所以南的對向就叫北(背的音譯),北方人是遊牧民族,這些人善於用火,出門經常帶著一隻獵狗。所以中原人就稱北方人為「北狄之人」把這些人所居住的方向稱為「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