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區名字由來(長知識關於市)
2023-10-17 03:44:04 2
「市」是中國最古老的貿易市場形式。在唐代以前,「市」的概念,與我們今日所理解的不同,今天它是與「城」相提並論的,但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它們各有不同的含義。直到唐宋時期「坊市」制度的崩潰,市、坊合一,「市」才成為與「城」相同的概念。
「市」在中國古代,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商品交易的專門場所,即今日狹義的市場的概念。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市,買賣所之也」,也就是做買賣所要去的地方。另一種含義,則是在「市」中所進行的買賣行為。《爾雅·釋言第二》中「貿、賈,市也」,將貨物的交易出售也稱為「市」。在這裡,我們所指的主要還是前者。
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記載,市源於早期的「日中為市」和「因井設市」,而這一形態則是從原始社會晚期的氏族和村落交易行為逐漸演變而來的。
《易·繫辭下》中寫道:「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大意就是,神農氏在中午開設集市,招引各地的民眾,集聚了各地的貨物。交易之後,人們各自都得到了想要的東西而離開。神農氏的時代,大致相當於我國古代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當時,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已經開始,氏族之間的社會分工也已經初步形成了。所以,當時人們的社會生產力比遠古時期有所提高,勞動生產中開始出現了剩餘生產物。
為何要規定「日中為市」?生產剩餘的出現,使不同生產者之間相互有償讓渡和交換產品的要求也日益強烈,個別的、隨意的、偶然的交換形式,已不能適應交換的要求,節省交易的時間,提高成交率,人們逐漸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有較固定時間和固定地點的交易集中地,並產生了一些交易的規則,「市」的形態隨之產生。所謂「日中為市」,也是交易經常化和交易場所、時間走向固定化的表現,這就是市場的雛形。
◎本文原載於《北京晚報》(作者傅奕群),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