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到底是不是節日(平安夜的來歷與習俗)
2023-10-16 17:57:37
平安夜是聖誕節的前一晚,也就是12月24日晚上,為什麼這一晚被稱作平安夜呢?平安夜的由來和習俗是怎麼樣的呢?下邊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平安夜」。
【平安夜是幾月幾號?】
12月24日
在歐美許多國家裡,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平安夜其實也是相當於中國春節的除夕,在平安夜過後就是聖誕節,也就是外國人的春節,也是有著喜氣洋洋的氣氛,所以在2021年的平安夜是在2021年12月24號,過後也就是聖誕節了,一般這樣的節目都是慶祝活動和聚會的, 或者和自己心愛的人吃飯,看電影也是最浪漫的,那麼平安夜是怎麼來的呢?
平安夜的由來傳說是在耶穌誕生的晚上,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傳來了聲音,告訴他們耶穌降生的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來到人間,是要作人世間的王,成為大家都信仰的人,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於是也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耶穌即將要誕生。
後來,人們也就是模仿這天使,四處的去張揚耶穌誕生的日子,於是就有了人們在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至今日,就演變成報佳音這個活動。而這個活動也是逐漸的流傳了下來。於是就慢慢變成了人們口中的聖誕夜也就是平安夜,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夜」或「平安夜」。
【平安夜的由來】
耶穌誕生的那個晚上,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傳來了聲音,告訴他們耶穌降生的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來到人間,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需的救主,因此天使便透過這些收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
據說,1818年的聖誕節前夕,奧地利一個名叫奧不每來的小鎮上的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神父摩爾,發現教掌裡的管風琴被者點咬壞了,修理已經來不及了。怎麼慶祝聖誕呢?摩爾為此悶悶不樂。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裡記載著,耶穌降生時,無使向白冷郊外的牧手人報佳音後,高唱頌歌:「天主受享榮福於天,良人受享太平於地。"他靈機一動,根據這兩包經文寫成一首讚美詩,取名《平安夜》。摩爾寫好歌詞後拿給本鎮小學教師葛路伯看,請他譜曲,葛路伯讀完歌詞很意感動,譜好曲,第二天在教堂裡演唱,大受歡迎。後來有兩個商人路過這裡,學會了這首歌,他們為普魯土國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聽後大加讚賞,下令把《平安夜》定為全國教堂過聖誕節時必唱的歌曲之一,於是,這首不朽的作品一直傳唱至今。
【平安夜的習俗】
一、聖誕布丁
今日的聖誕布丁源於傳統聖誕食物牛奶麥粥。14世紀以後,烤箱出現在一些貴族的奢華住所裡,他們嘗試著將麥片粥放進烤箱,於是就烤成了蛋糕。現在每到聖誕節來臨,家人們就會聚在一起烘製這道美食。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共同製造一個聖誕布丁,象徵團結和諧。每個人在攪拌麵團時,都會默默午下一個願望,最後還會在麵團裡藏一個硬幣,這有點像我們以前過年時餃子裡放鋼鏰兒的意思。
二、烤火雞
在傳統的聖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聖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聖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美國人吃火雞的習俗是將火雞的腹內裝填各種材料,放入烤箱內烤熟。等烤熟後將整隻火雞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雞分切一起享用。換句話說,他們吃的是「全雞」。至於為什麼不分好再端上桌?這大概就像我們在大年夜吃魚,不會用魚片而用全魚上桌是一樣的道理。不但兼顧了菜色的美觀和視覺的豐富性。同時,也有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的享用大餐的象徵。
在一些大飯店花上三四百元就能購得一隻正宗方法烤制的火雞,還包括苦中帶甜的小洋白菜 、土豆泥、麵團、醃蘋果等傳統配菜。如果不是多人的家庭大餐,可以購買半隻,或按流行的做法選購加工好的火雞片,中間還夾有用麵包、牛奶、雞蛋、慄子混合後烤制的食物片,美妙的味道難以形容,只有親自體驗才會有所感受。
。。。。。。。。。。。。
。。。。。。。。。。。。
。。。。。。。。。。。。
其實,還有許多習俗,有些是流傳到不同地方加以變動而形成的,此處就不一一說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找一下資料。當作給自己孩子的枕邊故事。
再次,祝願大家有一個愉快的夜晚。
平安夜快樂!聖誕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