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手抄報內容(國慶節的由來)
2023-10-16 19:17:56 1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
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最早提出『國慶日』的馬敘倫先生。」
國家象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象徵,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誌,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1、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
2、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3、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遊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
4、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
5、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
愛國人士名人名言1、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
2、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朱德
3、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周恩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