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躲燈習俗的由來(正月十五躲燈習俗的由來簡單介紹)
2023-10-08 18:38:51 2
正月十五躲燈習俗的由來?「躲燈」最初是滿族的習俗,也就是忌看娘家燈最初,當年娶的媳婦不可在娘家住,可以在婆家住,後來演變成不能看娘家的燈,也不能看婆家的燈,要躲到親戚家去住,後來這一習俗也流傳到漢族現在,這個習俗演變為小夫妻從家裡出來,在外面住,這也是一種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方式中國的民俗都帶有一種意識性,含有人類對自然和文化的認知,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正月十五躲燈習俗的由來?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正月十五躲燈習俗的由來
「躲燈」最初是滿族的習俗,也就是忌看娘家燈。最初,當年娶的媳婦不可在娘家住,可以在婆家住,後來演變成不能看娘家的燈,也不能看婆家的燈,要躲到親戚家去住,後來這一習俗也流傳到漢族。現在,這個習俗演變為小夫妻從家裡出來,在外面住,這也是一種年輕人比較喜歡的方式。中國的民俗都帶有一種意識性,含有人類對自然和文化的認知。
躲燈,元宵節風俗之一,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家舉行盛大的送燈活動,俗稱「追燈」。追燈的隆重規模和燈的質量高低,要視其貧富程度定。富貴人家送玻璃宮燈一對,有楠木架子水泥磨花的,有珠玉寶石鑲邊的,也有一般的。除主燈一對外,還加帶一個小花燈,俗稱「引燈」,是引導新婚媳婦早生貴子的意思;婆家接收追燈後,新婦即隨娘家人到娘家去「躲燈」(一般正月十四日去十六日歸)。
黑龍江一帶有新婦頭三年要「躲燈」的習俗。婚後三年內正月十五這天晚上,新媳婦要到姑姑或姨姨家去住,既不許看婆家燈,也不許看娘家燈。據說,看了婆家燈,死親爹;看了娘家燈,死公公。河南一帶也有「躲燈」的習俗。民間所說的「閨女看了娘家的燈,娘家窮得釘打釘」,「正月十五不躲燈,先死老公公」等一類俗話,正是說明躲燈的禁忌原因的,顯然這確屬無稽之談。新媳婦在當天必須回娘家或到鄰家去,俗稱「躲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