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團100周年學團史點讚(慶祝建團百年100個團史故事)
2023-11-30 20:10:47 2
學團史·憶初心
100個團史故事
㊻團員證制度的由來
1985年9月
我們都知共青團成立於1922年5月,而2022年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建團100周年,百年來,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青年組織和青年群體的政治組織,共青團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青年,用遠大理想感召青年,用精神力量凝聚青年,始終堅持以青年為本的初心去探尋每一步發展的路。說到共青團那麼我們會想到團員,代表團員的一個象徵那便是團員證。團員證的主要功能是:⑴證明團員政治身份;⑵接轉團員組織關係;⑶方便團員參加團內活動;⑷進行團員年度團籍註冊;⑸作為團員超齡離團後的永久紀念。提到團員證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實行團員證制度是新時期共青團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圖為團員證
中國青年團組織建立後,曾經在大革命時期頒發和使用過團員證,後來由於適應革命形勢的要求,不再施行。抗日戰爭時期一些地區的青年救國會組織在成立初期也頒發過會員證,但是也沒有堅持下來。解放戰爭時期,試建團時,個別解放區也頒發過團員證,但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後並沒有建立團員證制度,所以新中國成立後,直到改革開放前都沒有頒發過團員證。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初期,在一些實行經濟體制改革較早的地區,開始出現外出流動團員,這些地區的基層團組織為了加強對外出流動團員的管理,自行設計了團員卡片,註明團員姓名和團內職務,為他們外出時參加團的活動提供方便。
1984年,共青團全團基層工作會議總結了基層的做法和經驗,決定在全團試行「臨時外出團員證」制度,規定流動團員可以持證參加所到地區團組織的活動,接受當地團組織管理。
1985年4月,共青團深圳市第一次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市範圍內正式試行團員證。試行結果表明,這項制度對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團員管理,促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是行之有效的。
1986年廣東在全省範圍內試行團員證制度,到年底共有279萬名團員領取團員證,佔全省團員總數的97%。
1987年4月17日,共青團中央組織部發出了關於印發《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證試行條例》的通知,使團員證試行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全國,使團員證制度在更大範圍內得到驗證,並進一步完善了團員證管理的配套措施。
1988年5月8日,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關於團員證制度的決議》,決定在全團實行團員證制度。其中內容如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本次大會之後在全團逐步實行團員證制度。團員證是團員政治身份公開的、法定的證明。實行團員證制度,有助於加強團員與團組織之間的聯繫,建立起科學的團員管理機制;有助於啟發團員意識,督促和保障團員履行義務,行使民主權力;有助於加強團組織之間的聯繫協作,促進團的工作社會化。大會認為,實行團員制度,改革現行團員管理方式,對於團的組織建設適應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具有積極意義。大會要求,團的各級領導機關和團的基層組織要把實行團員證制度作為團的組織工作改革和團的基層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確定工作步驟,保證團員證制度的順利實行。大會考慮到中國地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認為在少數條件尚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暫不實行團員證制度。
圖為共青團試行團員證制度
團員證制度的實行,有助於使團員與組織保持一種有形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團員管理機制;有助於增強團員意識,督促和保障團員履行義務,行使民主權利;有助於加強團組織之間的廣泛聯繫和協作,促進團的工作社會化,是完善健全基層團組織的重要措施。有助於啟發團員意識,督促和保障團員履行義務,行使民主權力;大會認為,實行團員制度,改革現行團員管理方式,對於團的組織建設適應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具有積極意義。團員證制度有助於促進團的工作方式轉變,推動團的工作社會化。團員證制度適應了基層團的工作走向開放,實現社會化的內在要求,它一方面要求團的基層組織之間在團員管理方面建立密切的協作關係,形成團員管理的網絡結構,另一方面為各級團組織開展社會性的學習、教育、文化、娛樂活動,以及為團員有選擇地參加團內活動,創造了必要條件,從而有利於加速推進團的基層工作社會化進程。
凝聚青年 服務大局
當好橋梁 從嚴治團
素材來源 | 浙財東方財稅學院
編輯 | 王新宇
審核 | 白世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