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張勳與袁世凱的關係
2023-12-01 17:36:26 4
張勳此人是中國近代軍事家,是近代著名封建軍閥,也是清朝忠臣。對於張勳這個人,想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畢竟凡是學過高中歷史的朋友,應該都了解過歷史上著名的「張勳復闢」。
在清朝滅亡,北洋政府當政期間,這位晚清的大忠臣,仍然心存帝君,時時刻刻的想著要復闢清王朝。
北洋政府在成立初期,實際上存在著很多問題的。其中最大、最嚴重的一個問題便是權利的分化鬥爭。時為北洋政府大總統的黎元洪,與國務院總理段祺瑞,因為權利的鬥爭,造成了「府院之爭」的局面。當時兩人為了勝過對方,爭先拉攏當時已經是軍閥頭子的張勳。
北洋政府內部的鬥爭與分化,讓一直想要復闢帝制的張勳看見了機會。於是他率兵進京,迅速佔領了北京城,隨後將大總統黎元洪趕出了北京。緊接著就與各個保皇派人士聯繫,商討復闢事宜。公元1917年7月1日,與康有為擁立溥儀復闢,重新建立皇政,被溥儀任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史稱「張勳復闢」。
因為張勳復闢,所以很多人對張勳的評價都不怎麼好!大多數人說起張勳,第一個反應都是歷史的倒退者,是封建殘餘勢力的代表,是維護封建帝制的頑固分子。這個說法並沒有什麼錯,但是說張勳這個人,絕不能一言以概之。以上的各種說法,均是針對張勳的政治立場來看的。而張勳這個人如何?他的性格如何?他是好人還是壞人,絕不能以政治立場來判斷。
讀張勳這個人,首先要給他貼上「忠臣」的標籤。雖然張勳的「忠」,是愚忠,但是並不能否認他對自己君主的忠臣。宣統三年,隆裕太后代為頒詔,宣統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清朝覆滅之後,民間上下颳起了一陣斷髮風潮。剪掉了腦袋上的頭髮,象徵著與落後封建制度割裂。而當時卻有一支極為顯眼的隊伍,特立獨行。他們全軍上下都留著長長的辮子,史稱「辮子軍」。張勳便是這支辮子軍的頭領,時人稱其為「辮帥」。張勳為了表示對大清王朝的尊重,並不剪掉頭上的辮子。而且他不僅自己不剪掉辮子,他的部下也禁止剪髮。
其次,張勳是一個戀家且善良的人。張勳自己早年雙親盡失,過著貧寒清苦的日子,所以對於貧苦老百姓艱難的生活,有著強烈的共同感,因此他有過許多義舉。張勳在奉新時,拿出糧款救濟當地的災民和生活艱難的孤兒寡婦。在北京的時候,自己掏錢捐款創辦了北京會館,資助在京的江西籍學生和貧苦人士,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舉世聞名的方志敏、張國燾、許德珩等曾得到過資助,他們當時都是北京大學的江西籍學生。張勳對於自己家鄉的留戀之情極重,不僅時常提拔家鄉的士子,而且凡是家鄉的老農,來到他那兒去後,都會幫人修建住宅。
儘管張勳是封建制度的維護者,是「落後人士」,但我們還應看待他的其他閃光點。1917年7月21日,孫中山先生在致廣西督軍陸榮廷的一份電報中稱:「張勳強求復逆,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文對於真復闢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中山先生的評論,正是把張勳的政治態度和他的人格區分開來,分別對待。
張勳和袁世凱都是封建制度的維護者,都企圖恢復封建帝制。不過相比於袁世凱,張勳要清白的多。看袁世凱復闢,我們能看見其明顯的個人利益思想。經過一系列謀劃,袁世凱希望的是自己當皇帝。而張勳呢!則是迎立原有的君主溥儀繼位,自己仍為臣子。
張勳和袁世凱是上下級關係,張勳的起立很大程度上源於袁世凱的提拔。不過我們能看到的是,兩人對封建制度的維護,和復闢帝制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