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洪武四大案指的是什麼?死亡人數多少?
2023-12-01 12:23:36 2
朱元璋從微末起義,進而推翻元朝統治,一統天下,建立大明王朝,是一位非常牛氣的帝王。作為開國之君,朱元璋本應受到史學家的青睞,但實際上後世對他卻是褒貶不一。
朱元璋或為整頓吏治,或為加強中央集權進行的一系列動作,引發洪武朝政的大波動。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明初洪武四大案。在當時因為這四次案件而死的人,據估算至少達十萬人。
一、洪武九年「空印案」
這次案件,是嚴懲地方計吏預持空白官印帳冊至戶部結算錢穀的案件。和今天一樣,明朝地方財政每年都要派官吏到戶部報告當年的財政收支情況,只有和中央審核才能結算。若是不符合,則要打回地方重新加蓋官印。
古代農業社會,不像今日那樣交通發達。錢糧運輸途中肯定會有所損耗,而其中損耗多少,是無法估算的。所以若是按照出發之時的價值記錄,來到戶部之後,實際與數字肯定不符合。若是打回去重新蓋印,又未免浪費時間。所以當時的官員就想了一個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空印」。
地方報告官員,事先預備好蓋好印的空白書冊,等到了戶部計量之後,再進行填寫。這種做法早在元朝就已經形成暗中規定,但是朱元璋知道此事後,卻認為是官員相互勾結期滿於他。
朱元璋大怒之下,下令自戶部尚書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處死,佐貳以下杖一百,充軍。
方孝孺曾在《葉鄭傳》中提到此案:「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獄。獄凡數百人。」
二、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又稱「胡黨之獄」,是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興起的大獄。據說這事兒最初是因為胡惟庸說他家舊宅有甘泉湧出,是祥兆,所以邀請朱元璋前去。
朱元璋快要到達胡家之時,有一太監拉住朱元璋的韁繩,著急的指著胡家宅邸。朱元璋抬頭一看,才發現胡家屋頂塵土飛揚,藏有士兵。朱元璋大怒,當即調轉回宮,以「謀不軌」誅殺胡惟庸。
這事兒後來考證,是不存在的,其中太監這個人物也是捏造杜撰出來的。胡惟庸之所以遭到朱元璋的誅殺,不是因為他的「謀反」,而是因為他的專權。
胡惟庸是明朝開國功臣,同時也是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為相期間大肆打壓異己,發展淮西朋黨勢力。加之為人專橫,許多案件都是他作出處置,沒有報告朱元璋,引發朱元璋不滿。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朱元璋才將胡惟庸等朋黨誅殺。胡惟庸被處置之後,朱元璋進一步廢除中書省,事務改由六部處置。經過此事,朱元璋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君權越發強橫。
此事還牽涉到李善長、宋濂、陸仲亨等開國功臣,後又以胡通倭罪名大殺四方,前後誅殺人數達三萬人。
三、洪武十八年「郭恆案」
此案是朱元璋為了肅清吏治,而懲戒貪汙官員的大案。元朝末年,朝政腐敗,貪官汙吏不計其數。元朝末年的貪汙成風,一直影響到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建國後,曾經多次強調為官清廉,但總有僥倖者。所以為了表明絕心,朱元璋對貪官處以嚴酷刑罰。
郭恆是戶部侍郎,在任以權謀私,暗中與各省官吏勾結,盜賣國家財物。這事兒後來被人捅了出來,涉案金額達糧食兩千四百多萬石,數目巨大一時轟動。
朱元璋既為了發洩怒火,也為了警醒各地官員,下令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全都處死。此案使得各省官吏死於獄中人數到數萬人。
四、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
藍玉是朱元璋麾下大將,赫赫有名的開國功臣,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洪武二十六年,有錦衣衛蔣珊告發藍玉謀反,藍玉被捕下獄審問。審問結束後,藍玉被族誅。
藍玉得到如此處置,似乎是拿到了他謀反的證據。但實際上,這只是朱元璋為了誅殺開國功臣宿儒,進一步加強皇權的藉口而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說你謀反,你再清白,也能找出謀反的證據來。
藍玉個人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藍家被族誅。同時還牽連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人。自公侯伯到文武官員,受牽連被誅者約1。5萬人。
藍玉案與胡惟庸案合稱為「胡藍之獄」,經過這兩次案件,明朝開國元勳基本被誅殺殆盡。
這四次案件,有對有錯,但都是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而興起的大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