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條約》籤訂者牛鑑簡介 牛鑑的故事
2023-12-01 19:53:31 1
中國近代史是中華民族一段疼痛的歷史,在這個時間裡,中國不斷遭受外國侵略者的進犯。而腐朽的清王朝,在面對這些危機之時,無法應對,多次戰爭都以失敗而告終。而戰敗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一說到這些不平等條約,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也許是李鴻章。因為在清朝末年,許多不平等條約,都是李鴻章作為使者,與外國使者籤訂的。而這也是李鴻章本人在後世,受人非議甚至批判的所在。
李鴻章雖然籤訂了諸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許多不平等條約,但他卻不是開此先河之人。第一個籤訂不平等條約之人,是本文的主角牛鑑。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就是牛鑑籤訂的。
道光二十一年,牛鑑擔任兩江總督一職。當時英國人已經入侵浙東,危及江蘇。但是牛鑑到任之後,卻並不熱衷於兩江防務。當時上海乃至吳淞防務,都是江蘇巡撫梁章鉅會同江南提督陳化成認真經辦。
梁章鉅認為當時守兵人少,上奏請求朝廷調兵防禦。道光帝即諭牛鑑等「體察情形調派,毋誤事機」,而牛鑑「均以毋庸入告」
牛鑑為什麼對防務不認真?因為他在靜觀局勢變化,然後找個好時機,與侵略者妥協議和。雖然其他官員積極備戰,但是牛鑑的拖後腿以及清朝裝備的落後,最終還是讓戰爭失敗了。
1842年。在牛鑑和耆英的主導下,籤訂了《南京條約》。而最讓人氣憤的是,在雙方議論條約途中,對於英軍的要求,牛鑑無一拒絕,通通接受。
受到朝廷信任和兩江百姓寄予厚望的牛鑑,就這樣相當於半主動的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儘管他位高權重,在民間卻臭名昭著。
牛鑑小的時候家貧,去西安關中書院讀書的時候,多虧院中廚師照拂,才能解決食宿問題,繼續讀書。牛鑑做官之後,送廚師千金為報。
等到牛鑑任兩江總督,籤下南京條約之時。已經七十多歲的廚師,專門來到牛鑑官署拜訪。得到牛鑑接見後,他將變賣家中產業,而得的兩千兩金子還給牛鑑。
廚師對牛鑑說:「當初我接濟你,是指望你將來能成為國家的棟梁,為百姓謀福利,並不指望你報答我。但今天你卻如此誤國,這是當初你給我的銀錢,我現在連本帶利的還給你!」
牛鑑極力挽留,廚師根本不理,掉頭就走,再沒有來找過牛鑑。
不止是牛鑑,那個特殊年代,通過賣國而為自己謀利的人不知凡己。好想問一問這些人,當花著這些血錢的時候,良心會不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