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防教育的徵文1000字
2023-11-03 17:58:52 1
國防教育的徵文_篇一:
國防意識是一種自覺維護民族和國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國民素質的全面體現。戰鬥精神是國防意識的最高表現形式。戰鬥精神是軍隊特有的一種精神狀態和氣質特徵,是軍人素質和覺悟的集中展示。戰鬥精神對全民國防意識具有極強的導向功能。長期的和平環境容易使人產生鬆懈麻痺思想,淡化國防意識。在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應加大國防教育力度,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樹立「大國防」觀念,牢記「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不斷增強關心國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會參與國防建設的良好氛圍,為培育戰鬥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撐。軍隊戰鬥精神的培育,則應重點圍繞愛國奉獻、堅定信念、敢打必勝等核心內容,鍛造高技術條件下軍人過硬的戰鬥氣質,使全社會學有榜樣,推動全民國防意識的提高。
世界軍事變革風起雲湧,對我國而言,安全和主權永遠是第一位的,中國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周邊環境最複雜的國家,也是面臨的安全威脅多元化的國家。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形勢任務發展,強化大國防觀念與全民國防教育就尤其重要。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雖然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的主流。但是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衝突不斷,在新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種勢力的鬥爭日趨激烈,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然存在,世界並不安寧。在新的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改革不斷深入。在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同時,面臨的國防壓力也不斷加大,部分西方大國不願看到中國的強大,想方設法阻擾中國的前進。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學校,必然要為新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好人才的準備,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從小樹立青少年報效祖國的意識,培養保衛祖國的強大後備軍,是我們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加強國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國防意識,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它關係到國家安全和民族前途,關係到青少年能否成為祖國和人民所需要的合人。俗話說,「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國家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安全統一和穩定。無論是確保國家的內政不被幹涉、主權不被侵犯、領土不被分割,還是實現祖國統一,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都不能沒有強大的國防。在中學階段適時進行國防教育,是黨中央的一項英明決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必須在完成科學知識傳授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的開展國防教育系列活動,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國防教育的徵文_篇二: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國防都是無比重要的。如果沒有國防,就沒有國家的安全;沒有國家的安全,人民的生命就沒有了保障。
這些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歷史與現實的忠告。是無數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忠告。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外國列強們打敗後被迫割地賠款,籤訂不平等的條約。從我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開始,我國就開始了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封建半移民地社會。從那時開始,我國的土地就開始減少,1840年同英國籤訂的《南京條約》中的一條就是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中俄兩國籤訂的《璦琿條約》割佔了中國以北外向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領土。共割佔領土面積六十多萬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籤訂《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再內的領土。共割佔領土面積約四十萬平方千米。1860年、1864年,中俄分別籤訂《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共割佔領土面積四十四萬多平方千米。19世紀80年代中俄籤訂《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割佔中國西北部,共割佔領土面積七萬多平方千米。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及稍後的一段時期,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以前的事情我們已經改變不了了,我們現在做的只是保護好我國的9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從此我們的祖國又重新站立起來了!看,我們現在是多麼的幸福!上課時,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專心聽老師講課。休息時,我們可以纏著父母的手去公園裡散步。你看,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多麼的美麗!一幢幢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馬路寬敞筆直,一棵棵小樹正茁壯成長,一朵朵鮮花正燦爛綻放。現在的一切都來源於先輩們拋頭額、灑熱血,來源於先輩們的汗水和鮮血。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勿忘國恥,好好學習,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