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是誰?他有什麼政績?
2023-12-07 05:06:26 3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被史家稱為「世上第一明君」,堪稱照耀黑暗時代的一顆明星。
用現在話說,柴榮就是當時的「富三代」,無奈家道中落,只能去投靠嫁給郭威的姑母。柴榮做事清楚、有條理,常常幫他姑父郭威處理各種事物,深受郭威喜愛,後被郭威收為義子。再後為補貼家用,柴榮外出經商,見識了不少,這段經歷也讓他深刻意識到商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之處。
公元954年(顯德元年),周太祖駕崩,晉王柴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他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曾說:「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柴榮在他五年多的統治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徵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天下的序幕。
柴榮剛剛即位,北漢勾結契丹南犯,他親率軍速進,危險時刻依然堅持督戰,最終,北漢驍將張元徽被殺,劉崇單騎北逃,契丹軍退逃。顯德二年,柴榮派向訓、王景率軍西徵後蜀,欲收復秦、風、成、階四州,於十一月收復四周之地。分別在顯德三、四、五年徵戰南唐,南唐主李璟遷陳覺奉表陳情,獻貢品,被迫譴人獻四州之地,畫江為界,歲輸貢物十萬,以求息兵。顯德六年四月,柴榮親率諸軍北伐契丹。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短短幾年,
就有如此成果,可以看出柴榮想要開疆拓土的決心和他過硬的軍事才能。遺憾的是,在他準備乘勝奪取幽州的時候,他身體出了問題,不得不返回,這一回去,就再也沒有機會徵戰天下了。
政治上,澄清吏治,嚴明賞罰,懲治貪贓,倡導節儉,力戒奢華。他先是改革科舉存在的一些弊端,大膽破格選拔賢才。接著他又嚴懲貪官汙吏。生父的故友犯法,也按規定處理。有幾個官員借出使為名趁機遊山玩水,被他貶了官。經濟上,鼓勵逃戶回鄉定居,減免各種無名科斂,安撫流民,招民墾殖逃戶田,編制《均田圖》,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實隱匿耕地,使之均攤正稅,廢除曲阜孔氏的免稅特權,動員民眾興修水利,疏浚漕運;停廢敕額(朝廷給予寺名)外的寺院 3 萬餘所,敕額外僧尼一律還為編戶,禁私度僧尼;收購民間佛像銅器鑄錢,緩解了唐末以來長期缺錢的局面。
種種如此,都是柴榮在短短5年半內所做的,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連司馬光都說:「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每個人就像一根蠟燭,燃燒的越亮,燒的也就越快。」柴榮似乎是這樣的,盡情地燃燒了一把,然後暗淡。柴榮所做的一切為接下來的北宋盛世打好了基礎,每每人們提起說趙匡胤開啟了盛世的大門,我都想說,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這個巨人是柴榮。他雖未能實現為君三十年,掃平天下的遺願,但是他在位五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經決定了他必將成為結束中唐割據動蕩不安200年的關鍵性人物。或者說,如果柴榮並沒有英年早逝,是不是他早早能夠奪回幽州,是不是盛世會更早一點到來,是不是歷史會發生巨大的改變,現在沒有我或我不是我?這一切都說不清,只是如果。
後世稱柴榮為「五代第一明君」,這其中包含著無數文人雅士對他政事、軍事能力的稱讚,可我仿佛能聽到他們每次提起後周世宗的一聲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