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之王英簡介 王英人物結局
2023-12-07 02:24:31
王英生於公元1376年,去世於公元1449年,是明朝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曾在朝為官,官至禮部尚書。
王英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家學淵源流長,不過在他十一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與母親相依為命。
男子是家中的頂梁柱,這一點在古代十分明顯。王父去世之後,王家便開始家道中落,日子過的清貧。後來又因為賦稅沉重,日子過的是越發艱難。當時有人曾勸說王英的母親曾隆,讓他將王父留下來的書籍賣了,能維持好長一段時間。
曾隆謝過別人好意,同時也拒絕了此次提議,他義正言辭的說:「王家世代產業,是要留給子孫,怎麼能為了一己之利而賣掉呢?」最後選擇的是賣掉自己的首飾和衣衫,當作生活費。此後舂米打柴,將王英撫養長大。
為了不耽擱王英的教育,曾隆親自教授王英學習,家中的書籍成了王英最好的老師。等過了幾年之後,硬是省吃儉用,擠出束侑,將王英送到鎮上的私塾去讀書。正是母親的教誨,才使得王英得以學業有成,進士及第。
永樂二年,王英高中進士,不久又選庶吉士,與曾綮等28人同入文淵閣讀書。後來因為處事嚴謹慎密,受到明成祖重用,與王直共同掌機密文字,參修《太祖實錄》,授翰林院修撰,進侍讀。
永樂二十年,蒙古來犯,明成祖率軍御駕親徵,王英跟隨。沒多久大軍凱旋而歸,明成祖聽說李陵城中有石碑,於是讓王英去看看。等到王英到了李陵城,不知道石碑在哪兒,後聽人說城北門有一石被埋在地下,露出地面尺餘。
命人挖掘開之後,才發現是元朝之時的李陵臺驛令謝某德政碑,石碑上面還刻有達魯花赤等人的姓名。回軍之後,王英將這些事一一稟告。明成祖說:「既然這碑有蒙古名,日後若是讓蒙古人看到了,定然將李陵城視為他們的地盤,會再起爭端。你應該再回去,將這石碑砸碎了。」
王英領命,返回李陵城命人將石碑砸碎,將碎石塊也一同丟入河中。等回來報告之後,明成祖十分高興,說:「你是二十八個人當中唯一的讀書人,我應該重用你。」當然這之前還要有一番考校,於是明成祖拿此次北伐戰事問之。
王英回答:「陛下天威親徵,敵人自然只有遠遠逃遁的份,但我還是想要勸陛下千萬不要窮追不捨,將自己陷入險地。」
朱棣笑道:「你這是說我窮兵黷武嗎?」又說道:「日後軍中若有異動,即刻來匯報給我。」又對左右交待,日後若是王英面見,不必阻攔。
明仁宗繼位之後,王英累官右春坊大學士的位置,後來請求回鄉省親。
明宣宗繼位之後,王英還朝。當時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明宣宗日子過的也是瀟灑,時常召開文會,與眾學士一同談論文藝之時,賞花賦詩,實在雅致。而且當時凡是在文會表現出色之人,都會有很優渥的待遇。
王英回朝之後,明宣宗曾對王英說:「洪武終年,有大學士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等賢才。永樂初年,又有解縉、胡廣等賢才。您應該以此勉力自己,不要讓前人專美於前。」
王英後來領命修太宗、仁宗《實錄》,書成遷少詹事。後來遇母親病故,回鄉守孝,喪滿還朝。
正統初年,王英授任經筵,總裁《宣宗實錄》,進禮部侍郎,正統八年理禮部事。七十歲的時候,上書請求退休,皇帝不許。等到正統十二年的時候,其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為牽連到當時的一件案子中而下獄。王英上書請罪,皇帝未責問,第二年反而進南京禮部尚書。後來回鄉閒住兩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上諡號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