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後七子徐中行簡介 他怎麼死的?徐中行與吳承恩的關係
2023-12-06 18:31:41 5
徐中行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與王世貞、李攀龍、謝榛、宗臣等人合稱「後七子」。他是天目山長興人氏,生於公元1517年,去世於公元1578年,字子輿,號龍灣。據歷史記載,本人長的十分俊美,喜愛喝酒。
嘉靖二十九年,徐中行高中進士,初入仕途,授刑部廣東司主事。此後仕途順暢,一路歷任汀州知府、湖廣按察僉事、雲南參議、福建按察使、江西左布政使等職。
廣東反賊簫五帶兵前來進犯的時候,徐中行帶領士兵抵禦,立下功績。後來以計謀讓賊子 離開,又讓徐甫宰率軍擊殺。事後論功行賞,徐中行將此大功讓給徐甫宰,使得徐甫宰得到提拔。
徐中行所在的嘉靖年間,政治混亂,黨派鬥爭十分嚴重。當時是著名的奸臣嚴嵩當權,收受賄賂,大肆攬權,打壓忠良。當時兵部武選司楊繼盛上疏彈劾奸相嚴嵩,不僅沒有損害嚴嵩一分一毫,反而將自己搭了進去。
楊繼盛被下獄之後,往前許多與他有過來往的人,都紛紛撇清關係。但是徐中行卻不顧自己會被牽連,東奔西走,公然探獄,為楊繼盛送去食物,希望能解救楊繼盛。
楊繼盛受到迫害之後,徐中行為楊繼盛料理後事,因此被嚴嵩記恨。事後嚴嵩尋事,將徐中行貶為長蘆鹽運判官,遷陽州同知。
嚴嵩倒臺之後,徐階上位,徐中行才受到提拔,遷湖廣僉事,積貯糧,救活饑民萬餘。在福建任職期間,多次修築河堤,清理河道,預防水患。
嘉靖四十五年,母親去世,徐中行乞歸,回家餵母親守孝。在這期間,與明代著名小說家吳承恩結實,來往之間成為摯友。
吳承恩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小說家,他所寫的小說《西遊記》,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無需多說。《西遊記》到現在多次被翻拍,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裡面發生的故事,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受到大家歡迎。
今人談起《西遊記》,大家只記得作者吳承恩。但實際上這部小說能最後成功,最大的功臣雖然是吳承恩,但他絕不是唯一的功臣。實際上當時許多人都為《西遊記》的成書作出了貢獻,只是鮮為人知而已。本文的主角,徐中行便是功臣之一。
吳承恩與徐中行成為莫逆之交之後,徐中行就曾經多次向吳承恩講述自己在河南汝寧期間看到的盛景。特別是他所遊覽的碴蚜山,更是成為吳承恩創造孫悟空的源泉之一。
碴蚜山山上有一對石猴,生的惟妙惟肖,很有氣勢。而傳說唐代高僧玄奘,就曾經多次到碴蚜山講經,以此感化石猴。徐中行還為吳承恩誦吟自己所作的《嵖岈仙蹤》:「嵖岈山上覓仙蹤,石猴屹立半空中。聖僧講經訓愚頑,正果得道始大成。」在徐中行的講述下,吳承恩對此心馳神往。
吳承恩後來在任期,私自放糧,賑濟災民,因此被朝廷問責,受到彈劾下獄。徐中行聽聞消息後,四處奔走,解救吳承恩。吳承恩被放出之後,推薦吳承恩前往汝寧府。而嵖岈山上那對天造地設、惟妙惟肖的石猴形象,如同黃鐘大呂撞開了他醞釀創作《西遊記》的藝術閘門。看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設定,如何不是石猴的啟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