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七子李攀龍簡介 李攀龍怎麼死的?
2023-12-06 18:42:51 4
李攀龍是明朝著名文學家,為明代「後七子」之一,為其中的領袖人物,有「宗工巨匠」的稱號。
李攀龍是歷城人氏,字於鱗,號滄溟,出生於公元1514年,去世於公元1570年。李攀龍嘉靖清貧,幼年的時候父親還去世了,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家裡面本來就沒有錢,現在又失去了一個頂梁柱,日子過的更是艱難。
父母之心都是這樣,苦誰都不能苦孩子,李攀龍的母親也是這樣。雖然家庭情況不好,但是卻不願意放棄李攀龍的教育,最後織布紡紗,將李攀龍撫養長大,十八歲的時候將其送入縣學讀書。
在讀書的時候,李攀龍不耐煩學習書塾中講授的八股文,為人輕狂,與殷士儋、許邦才等人成為知己好友。
嘉靖十九年,李攀龍考取鄉試第二名,三年後賜同等進士出身,此後入朝為官。嘉靖二十二年到嘉靖三十二年之間,歷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刑部廣東司主事、刑部員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兜兜轉轉都是些閒散小官。
官途不順,倒是在文學和交友上面,有了志趣相投,思想相近的好友。他與王世貞、宗臣、吳國倫等人行酒論詩,結為詩社,因為其詩詞主張與「前七子」相倡和,於是被後人稱為「後七子」。雖然都是反對臺閣體,倡導復古主義,但是李攀龍本人傾向於古樂府。
嘉靖三十二年,李攀龍任為順德知府。在三年的任期之中,政刑寬簡,解決百姓冤案。同時上書請求減輕賦稅,使得百姓生活壓力減小等等。李攀龍勤政愛民,所以在順德擔任知府期間,受到百姓的愛戴。
嘉靖三十五年,三年知府任期滿,李攀龍升任陝西按察司提學副使。在陝西任職期間,視察府州縣學,盡職盡責。不過因為當時陝西巡撫殷學挾勢倨傲,李攀龍不堪忍受,最終選擇了辭官。
陝西任職未滿一年,李攀龍以奉養老母親的理由上書乞歸之後,回到家鄉。在家鄉,李攀龍修築白雪樓,此後隱居於此,專心文學,不接外客,同時也不與權貴相交。李攀龍文採出眾又不慕權貴,發展到最後,權貴們都以能受到李攀龍的接見為榮,士子學子沒呢更是以李攀龍對自己文章的評定來衡量自己的身價。李攀龍後來在文壇佔據重要地位,「聞望茂著,自時厥後,操海內文柄垂二十年」。
嘉靖帝去世之後,朝代更迭,新帝上任,改元隆慶。隆慶元年,李攀龍被起復,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三年之後,又為河南按察使。
擔任河南按察使的職位不滿九個月,李攀龍的母親去世。母親是李攀龍在這世上最重要的人,母子兩人感情深厚。李母的去世,對李攀龍打擊很大,哀痛入心,加之本來身體就病弱,竟因此一病不起。
隆慶四年,李攀龍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歲,後葬歷城城郊「牛山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