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孟十試入仕的故事 文震孟為什麼第十次直接考中狀元
2023-12-06 17:39:26 5
文震孟是明朝官員和書法家,官至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去世之後追贈為禮部尚書。他生於1574年,為明南直隸長洲人氏,文徵明曾孫,文天祥後代。據歷史記載,他「生而奇偉,遐稜上指,目光射人,與世所傳文信國像無異。」
文震孟自幼接受良好的教導,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成功中舉,但是等到進士及第卻已經是明熹宗時期,他五十多歲的時候。
文徵明是吳中四才子,文天祥更是南宋著名的愛國大詩人和將領。祖輩上都是一等一的才華橫溢之輩,怎麼到了文震孟這兒考個進士都這麼難呢?
萬曆二十年,文震孟考中鄉試。第二年的時候,文震孟赴北京參加會試考試,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最後落第了。
文震孟出身書香官宦世家,先不說祖輩上有文天祥、文徵明兩位大名人,就說他父親官至衛輝同知,也以文才聞名遐邇。祖父文彭,也繼承了曾祖父文徵明,詩書畫三絕。
書香世家,家庭條件也可以擔負起供他讀書,文震孟本人也十分出色,想來他當初去參加科舉的時候,是認為自己一定會 高中的。這一次落第,給文震孟帶來很大的打擊。但是文震孟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往前。他一次又一次的前往北京趕考,到萬曆四十七年的時候,已經是他第九次參加考試了。這一年,就連他的外甥姚希孟都高中,但是文震孟卻仍然落第。
天啟二年,文震孟第十次參加禮部會試,三場考試下來,終於高中進士。在第十次考試中,不僅考中進士,而且殿試過後被點為頭名狀元。
文震孟自幼出身書香之家,受到良好的教育。第十次科舉考試,更是直接考中了狀元,那麼久說明文震孟是絕對有才之人。那麼問題來了,在前九次考試中,為什麼文震孟沒有考中呢?
有人說,這是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的。文震孟前九次參加會試考試,都是在萬曆年間。這個時候,當皇帝的是歷史上著名的昏君萬曆帝。
萬曆帝在職之時,沉迷於酒色之中,導致朝政混亂。當時整個朝廷上下,出現「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皇帝不理政事,不見大臣。按照規矩,應當是每日上朝,就像今天咱們開會一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但關鍵是,皇帝根本就不出來主持會議。
皇帝不上朝,不處理政事,許多必須由皇帝批准的事務,就只能慢慢堆積。就像是人事這一塊兒,該上的上不去,該走的走不了,十分尷尬。甚至這期間出現過,官員直接走人,皇帝都不知道的情況。
後來萬曆帝又在立太子一事上與內閣和百官對上,這使得萬曆帝的反抗情緒更加嚴重。許多人猜測,文震孟當時參加考試的時候,實際上是得到推薦的。但是萬曆帝偏偏要反著走,所以就不錄用文震孟。不然為什麼天啟帝剛剛登基,文震孟就高中進士,而且還拿下了狀元的名號呢?
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文震孟最初九次會試考試,的確不入其門。第十次參加考試的時候,算是厚積薄發,一下子就考中了。這倒不是說文震孟無才,當時許多有才華的人同樣考不中。因為當時科舉已經逐漸走向僵化,考試答題自有一個框架。所以許多有想法的人,反而因為格式之類的,不能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