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為什麼SSD的顆粒一般都是成對的?
2023-12-06 03:19:06 5
如果我們有機會拆開一塊SSD,仔細數一數其內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就會發現這些顆粒通常都是成對出現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SSD的顆粒都是成對的?
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HOF PRO M.2 1TB的連續寫入速度比500GB版本的快了近一倍,而與2TB版本無差別,這裡的原因實際上就與我們上面的問題有關。
我們知道,內存組建雙通道可以獲得更高的性能。所以SSD的顆粒採用成對的方式出現,原理與雙通道內存一樣,並行連接可以增加快閃記憶體的傳輸通道,使SSD的傳輸速度理論上翻一倍。
這個原理顯然更有利於大容量SSD。相對而言,使用同樣規格的快閃記憶體,容量越大的SSD所需要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數量就越多,越容易組成更多並行通道,從而提高SSD的讀寫速度。藉助這個原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兩塊同樣規格的SSD組成RAID 0後,性能可以提高很多。本質上,快閃記憶體並行的方式相當於RAID 0(任何一個快閃記憶體掛掉都會導致整個SSD掛掉)。
前面說快閃記憶體顆粒成對並行對大容量SSD更有利,意味著對小容量SSD的優勢較小。舉個例子,一快1TB和一塊512GB的SSD,如果使用的是同品牌同規格的快閃記憶體,那麼1TB的快閃記憶體數量肯定是512GB的2倍。
我們假設一顆快閃記憶體的容量是256GB,那麼1TB SSD需要4顆,而512GB只需要2顆,這時候兩者的差距就出現了。由於4顆快閃記憶體並行的通道更多,那麼1TB SSD的速度相對會更快(在接口速度允許的前提之下)。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小容量(512GB) SSD的性能呢?有,那就是同樣採用4顆快閃記憶體,不過不好之處就是單顆快閃記憶體的容量由256GB降為128GB,這時候問題又出現了。
由於單顆快閃記憶體的容量縮小一倍,快閃記憶體顆粒的使用壽命會成比例減少。除此之外,容量縮小也會相應增加寫入放大,進一步損壞SSD的使用壽命和降低讀寫速度。
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容量越大的SSD,其性能往往會越好,壽命也會越長久。
看到這裡,可能就有人問了,既然快閃記憶體成對並行可以提高SSD的讀寫速度,那是不是使用越多的快閃記憶體就越好?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接口速度決定了SSD的速度上限,例如目前市售的SATA SSD,最高連續讀寫速度基本在560MB/s左右。就算採用再多的快閃記憶體,最高速度也只能達到那麼多。
除此之外,佔據了SSD絕大部分成本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使用得越多,SSD的成本就會越高,顯然是不利於推廣和普及的。
目前SATA SSD由於整體速度不高,所以差距並不明顯。但在高速的NVMe SSD上,這一問題非常突出,因為NVMe SSD的高速度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快閃記憶體多路並行提供的,削減顆粒數量或者降低顆粒容量,都會造成速度明顯下降。
同型號SATA SSD的速度對比
同型號NVMe M.2 SSD的速度對比
好了,本期科普就到這裡,你有什麼關於SSD的問題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佛系回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