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寸金蓮」到底是怎麼回事?
2023-12-06 20:03:36 1
古代的女性就會把自己的腳纏成上圖那個樣子,並以此為美。小編看見之後,真的覺得沒有一絲一毫的美感,看起來就很痛苦。
那麼她們為什麼要把腳弄成這樣呢?這種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有一種說法是,始於南唐。
南唐後主李煜有一個妃子叫做窅(yǎo) 娘,特別擅長跳舞,最為出名的就是金蓮舞。看過的人形容起來說窅娘一跳舞,就好像蓮花凌波一樣,身姿搖曳,優美動人。為了使足部更美,窅娘就用錦帛纏住雙足,使其彎成新月狀。
李煜特別喜歡窅娘這樣跳舞。那年頭,婦女們所謂的潮流時裝都是跟著宮裡面走的,宮裡流行什麼,普通百姓也就喜歡什麼。
所以李煜的稱讚就使得宮外的女人紛紛效仿窅娘纏足的習慣,纏足的人越來越多,進而形成了一種習俗。
現代人會舉辦「選美」比賽,古代人也會舉辦「選美比賽」,只是標準稍有不同,以腳為美。按腳的大小來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大於四寸的叫做「鐵蓮」,四寸的叫「銀蓮」,三寸或小於三寸的即為「金蓮」。
古代的女孩一般都是在五六歲時開始纏足,趁著骨骼還沒發育完全。把除了大拇指以外的所有腳趾連同腳掌都折斷窩進腳心,然後用長布條包裹起來。聽起來就覺得痛徹心扉,所以小女孩一般都是不願意的。
但是沒辦法,父母會逼迫你來纏足,因為小腳是女孩議親出嫁時被考量的一個因素。如果你是個大腳,就可能會被婆家的人嘲笑。
就像朱元璋的馬皇后,馬皇后就是因為幼時不願纏腳,長了一雙比其他女子大了很多的腳,因而受到別人的嘲笑,還被戲稱為「大腳皇后」。不過,馬氏還被稱為是「賢后」,可見,如果你的能力不輸男兒,腳有多大,人家就不會在意了。
古代不纏足的也不止馬皇后一人,客家的女人們也不纏足。纏足反而是婚嫁時的障礙。纏足的小腳更多是用於觀賞,本質上是男性對女性的一種要求。但是客家兒女生活在深山之中,纏足不適於行走和勞作,人們更多的希望能娶到一個操持家務的女子,而不是一個觀賞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比起生活的壓力來說,纏足也確實不值一提。
纏足大概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試纏。纏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了讓女人更適應,所以最開始都是先把除大腳趾之外的四趾先窩向腳心,然後用布抱緊,慢慢習慣,像是溫水煮青蛙那樣。
第二,試緊。開始慢慢收緊,到腳稍有痛感為止。把腳趾勒彎纏使腳略向下卷。
第三,裹尖。就是要把裹布勒到最緊的地步,好把那四個腳趾徹底折向腳心。走路的時候,承重的就是那四個腳趾,所以會鑽心一樣痛。
有的女孩子會受不了這種痛把裹腳布給解開,被大人們發現了免不了一頓痛打,之後還是會被纏回去。因為擠壓的關係,皮膚就會變成紫色,腳也常常會腫起來。等到消腫之後才能進行下一步。
第四,裹瘦。前一步驟之後,四個腳趾是彎到腳底下去了,但是不是緊貼著腳掌的,所以裹瘦就是把那四個腳趾繼續向腳心裹,裹到和腳掌融為一體。
第五,裹彎。腳是裹尖了,但是長度卻沒減少,所以第五步就是在腳底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陷凹,陷凹越深,腳掌弓彎的程度愈厲害,裹到腳掌折成兩段,前段的腳掌與腳跟緊靠著才可以。
了解的越多,就越會覺得纏足簡直就是一種酷刑,還好小編生活在現代,不用遭受這樣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