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2023-11-08 02:22:42 1
康有為作為」戊戌變法「的領導人物,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正面的形象,存在在人們的心裡的。大家都認為康有為是一個有志之士,為了國家存亡而不懼自身安全,堅決推行變法。這實際上是站在維新辦法的歷史意義上,評價康有為這個人的,若是我們全面的來看康有為,康有為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早前,史學界對於康有為這個人的評價,都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他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能夠看到用維新的方法,改革舊制,增強國家實力,是一件極為不易的事情。他是資本主義改革的先導者,是一個不可奪得的人才。
到了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史籍資料的出現,對康有為這個人,史學界開始出現了一些反對的意見。認為他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他所做的一切改革,都是基於在保證自身利益,甚至可以說增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進行的。
但是在小編個人看來,康有為是一個極為矛盾,甚至可以說極為無賴的一個人。矛盾之處,想來很好理解,便是新思想與舊思想之間的矛盾。康有為出生在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從小受到傳統的儒家思想教育長大,這麼一個思想基礎,就決定了康有為此人並不能進行徹底的維新。讀了二十多年的儒家經典,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傳授的就是儒家觀念,所以在20多年後才接受西方文化,怎麼可能將自己的東西全盤否定呢?他進行維新,其基礎的制度為君主立憲制度,擁護的仍然是君主,所以可以說康有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保皇派。果不其然,到了後來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主共和國。康有為對於這個體制極為反感,一直謀劃的是復闢之事。在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後來更是與張勳一起,謀劃了復闢事件。康有為與袁世凱,都是保皇派的精神領袖。
其矛盾之處第二在於,自身行為與提倡思想的不對等。康有為一直提倡平等,但實際上他自己卻搞封建特殊待遇。一生娶了很多個老婆,嫖娼無數,紅顏知己遍地都是。
康大在海外謊稱自己有皇帝的衣帶詔,到了國外,四處跟海外華僑募款講他要回去救君。然而事實上嗎,這筆錢很大一部分都挪作己用。海外華僑回國投資必須要康本人同意,必須給他分紅和股票。宣統元年劉士驥成功地完成了招股計劃後回到廣州,但不幸在四月初九日被康有為派遣的8名兇手殺害。
康有為的思想主張,主要體現在維新變法時期。
經濟思想,主張變法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賦稅政策要」蠲釐金之害以慰民心,減出口之稅以擴商務。他猛烈抨擊了釐金稅,認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農,也不利於國,必須予以裁撤。他說「內地害商之政,莫甚於釐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經濟興國,統治者必須輕稅「保商」「中國向者誤於抑末之說,乃惟重租稅以困辱之。至於吾商出口之稅,重於外商人口之稅,此與各國保商之道相反,商務安得不困?」
憲政思想,梁啓超的憲政思想,是基於君主立憲制上提出的。他指出不僅要限制公民,同時也要限制君主。他第一次提出了包含限制君權意義的法律概念,「人君與千百萬國民和為一體」。「憲法」就是「維新之路」,憲法限制君權、對抗封建專制。主張「立一議院以行政,並民主亦不立。」,「君臣一倫,亦全從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後有君臣。今此立法權歸於眾,所謂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於人道矣。」。
倡導權力制衡,肯定「三權分立」的作用。他認為「以互相逆制立法,凡地球古今之人,無一人不在互相逆制之內。」,「以一順一逆立法,凡使地球古今之人,有彼能逆制人,而人不能逆制彼者。則必有擅權勢而作威福者,居於其下,為其所逆制之人必苦矣」。同時具體的闡述了「三權分立」:「泰西論政,有三權鼎立之義。三權者,有議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也。夫國之政體,猶人之身體也。議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為手足,司法者譬如耳目,各守其官,而後體立事成。」同時,他反對機構設置重疊,認為中國之弊「在治地太大,小官太疏也。」
教育上,他認為教育是培養維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以「激勵氣節,發揚精神,廣求智慧」為教育宗旨。請求光緒帝令「今鄉會重試,請改試策論」。並且進一步提出廢科舉,興學校。「宏開校舍,教以科學,俟學校盡開,徐廢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