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朵朵散文(朵朵花開淡墨痕)
2023-11-03 06:49:41 2
「阿璧的整個肌膚像雪一樣白,而就在像雪一樣白的右肩膀上,竟然紋有一朵正在怒放的梅花,梅花豔得讓人垂涎欲滴。在石一帆心裡,那一朵朵,一簇簇盛開在枝頭的梅花兒就像從他的靈魂深處長出來的……」
初讀中國作協會員、駐馬店市作協副主席王中明老師的《梅痕》時,曲折傷感的情節、優美悽婉的意境、飽滿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的語言,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愛不釋手,感慨萬千。
男主人公石一帆出生於吳房小城,大學畢業後,就業於菊城市旅遊公司,邂逅了美麗高雅、能力不凡的白領女士藍靈,一見鍾情,正如書中寫到「藍靈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不僅會說話,而且還可以洞穿人的心靈,勾去人的心魄。
當石一帆第一眼看到藍靈,嗅到藍靈身上那種女人特有的氣味時,他的內心深處不僅僅戰慄了一下,而且那種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對愛的渴望,對性的幻想,像烈火一樣一下子給點燃了。」
後來交往中,有兩件事讓藍靈對這位文縐縐的書生刮目相看,芳心所動。一是下鄉檢查抗旱工作時,突遇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藍靈的雙膝一軟,就要癱在全是泥水的地上,石一帆情急之中,抱起藍靈,迅速地向停在西邊不遠處的車前跑去,避過了雷電的襲擊;二是帶旅遊團到雲南時,石一帆出手拳打想佔藍靈便宜的李世仁。兩件事後,失戀的藍靈徹底被這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所徵服。兩個人婚後又創辦了靈璧石旅遊公司,事業如日中天。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石一帆過著紅火日子的同時,內心深處一直不能忘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初戀情人阿璧。忘不掉在如水的月夜,趴在窗戶上,偷看到阿璧沐浴後如雪的肌膚,粉紅色的內衣,紋在右肩上如血的梅花。
阿璧當年的突然離開,情感、生理上的長久壓抑,讓他患上了「戀物癖」的心理疾病,婚後的石一帆在書櫃裡還收藏著上大學時偷來的兩件粉紅色的女人內衣。藍靈的發現,導致了婚後的第一次矛盾出現,冷戰了很久,也引出了心理醫生蔣金山,為一帆進行心理治療。
在KTV裡與淪落風塵的阿璧偶然相遇,讓一帆苦苦的思念、壓抑得到了慰藉。「石一帆覺得有點像做夢,一直在心裡想著,難道面前的這個阿璧就是我夢繞魂牽的阿璧?
石一帆不知道該如何來安慰阿璧,只是把阿璧摟得更緊了。」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阿璧,經多方聯繫,把阿璧安排到自己的好朋友王小偉的裝飾公司。在這期間,常到阿璧的單位,關心、安慰因父母離異而內心孤獨無助的阿璧,中間兩人最親熱的畫面也就是拉拉手,吃吃飯而已。
高傲、較真、自負、敏感的藍靈知道後,自認石一帆已經出軌,不容解釋,她就離家出走,手機關機。從沒想過離開聰明能幹的妻子,離開自己溫馨幸福家庭的一帆,當接到法院離婚的傳票時,無助、失落、痛苦充滿了內心。「石一帆像一隻被燒紅烤焦的蝦,目光呆滯地窩在沙發裡。」讀到這裡,我也潸然淚下,悲憫傷懷。
委屈、受傷的藍靈做事更絕。串通心理醫生蔣金山,在為石一帆心理治療半夢半醒的狀態下,讓他籤下了所有財產轉讓給妻子的協議。看到這裡,開始為石一帆鳴不平,藍靈的絕情,讓人不寒而慄,藍靈靚麗高雅的原有形象大打折扣。
最終蔣金山良知發現,出庭為石一帆作證,使官司峰迴路轉,全文以「藍靈知道,這場官司已經沒有必要再打下去了」而結束,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像空間。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書中的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石一帆忠厚樸實、勤勞善良、體貼鍾情;藍靈美麗光鮮、八面玲瓏、工於心計、自私自利;阿璧純潔善良、青春靚麗、命運多桀;心理醫生蔣金山著墨不多,但刻畫的很成功,入木三分,既有忠於事業,德行天下,又有當年沒有追到藍靈的失落和報復,再到後來的良心未泯,為石一帆出庭作證,一波三折,這樣的人物塑造得真實可信。
反面人物李世仁投機鑽營、媚上欺下、欺男霸女,讓人厭惡。小說中的人物就如我們身邊的同事、鄰居,特別親切,自然,富有可讀性、趣味性、生活性。
小說的結構安排很巧妙。既有石一帆和藍靈相愛到婚變的明線,又有梅戀、梅思、梅落、梅謝的隱線,題目《梅痕》就預示著這條悽美的行文線索吧,同時也營造了唯美的故事氛圍。
兩條線索交叉使用,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小說的敘述也很有特色,倒敘、插敘使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故事開頭就寫到石一帆接到法院傳票的痛苦、糾結、失落、迷茫的情節,設下懸念,馬上抓住了讀者,這就是倒敘的妙處。
小說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生活氣息。「他只是覺得藍靈的那笑聲很好聽,就像山間飛流的瀑布,洶湧而又急切,悠揚而又美妙。」從語句中既能感到一帆對藍靈的喜愛,又能得到美的享受;「阿璧在石一帆心中就像一塊溫潤的美玉。而此時這塊美玉卻被現實碾壓得支離破碎。」這句話生動地道出了一帆對阿璧的深愛和同情。文中還有很多值得品味的語言,給我們帶來很高的審美情趣。
小說對性的描寫乾淨唯美。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寫到愛情,必然涉及到性的描寫。作者對愛情寫得很唯美,對性寫得很乾淨。不管是寫到性萌動的少年石一帆偷窺阿璧洗澡後只穿內衣的如雪肌膚,還是與阿璧即將分離的前夜的衝動,都是點到為止,雖然情慾是愛情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沒有對性濫寫。這也體現了一個文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這部小說以極高的熱情對時代、對社會、對人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深層次揭示了人性的複雜性,面對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轉型,如何看待自己的愛情、婚姻、家庭、事業,是當下青年應該深思的問題,富有教育和啟迪意義。